壹作文 > 主题征文 >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作文

时间: 新华 主题征文

2015年10月26日,在吉水县米罗咖啡旁的国道上发生一起车祸!当场死亡一人!消息如此之短,但内容足以震撼每一个吉水人。我们常说,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生命之树倒塌,这难道还不足以敲响法治的警钟吗?然而类似的交通事故却时常发生。试想,如果人人遵守《交通法》,做到法在心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这样的悲剧难道不会减少吗?答案毋庸置疑。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法治面前,我们同样需要时刻保持这种意识!

歌德说过,法律和礼貌是两种能够带来安定的力量。在中国,古有周公制礼,韩非说法;今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在心中,道德也要常驻心中。我们要做好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的重要手段!德治和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青年一代容易在学校规范自己的法治行为,也容易走上践踏法律之路。因此,学校教育从小学至高中坚持德育和法育相结合的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学校既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同时又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以及各种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德育。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法在心中,道德在心中。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校教育的发展,近日,报以全国人大审议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草案备受关注,其中涉及到考试大纲、命题组织资格、命题方式、考试方式等问题。并且还提到“考试舞弊可判七年”。虽然《考试法》只适用国家组织的考试,但是透过《考试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法治进校园越做越好。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不仅在学校要遵纪守法,出了校门也要与法同行。不仅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学法的好公民,而且要时刻铭记法在我心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法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引学生上下而求索。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作文篇2

宪法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每时每刻都依偎在我们身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到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都离不开宪法。

但在我们的身旁,有很多因不学法不懂法甚至故意违法的事发生。比如电瓶车逆向行驶和闯红灯,极易发生事故。如果人人都像那些电瓶车驾驶员一样不遵纪守法,我们的社会不就乱套了吗?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比如,我们今天在学校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每个公民不可不履行的义务。这有效保证了,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父母们认不认同知识的重要性,孩子们都可以到学校里学习知识,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而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宪法里也有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让身边的树更绿,让家边的河更清,让空气更洁净,宪法,也是保护环境的有力保证。你看,宪法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啊。

作为学生,学法要从现在抓起。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从小没有良好的习惯,不及时改正,终有一天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不仅仅意味着在以后被人蔑视,也会让人生的道路更加难走。大家都听说过《小偷和妈妈》的故事吧,讲的是一个小学生两次偷了别人的东西,而妈妈却表扬了他,因此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是的,我们不能像那个小偷一样知错不改,否则等着我们的只有铁窗生涯。

学好宪法,让宪法保护自己、惩罚坏人,让宪法保证每个人都走正确的道路,社会才会越来越文明,中国才会越来越强大。对,宪法就是我们的保护神。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做起,学习他、维护他、遵守他,做一名知法爱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作文篇3

忆峥嵘岁月,寻红色精神。宪法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翻开杭州的城市地图,有这样一个地方,深深吸引着我。它就是北山路84号。

1954年,曾在这里,起草了我国的第一部宪法。毛泽东爷爷曾经把它比作是“四梁八柱”——祖国是我们的家,而宪法就是支撑起我们这个大家的支柱!

我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搜索宪法的历史与故事,一起寻访北山路——“五四宪法”起草地。当我知道“五四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是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宪法时,内心充满了自豪。我们的宪法已走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是我们国家坚如磐石的根基,它不只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还是普通老百姓手中的法宝,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保护着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上小学就是受着宪法的保护,未来,我们还会体会到宪法赋予我们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小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他们知道,我们终有一天要走出家庭,到社会去——这是长辈对我们的“法”的启蒙。它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也告诉我们苟不教,性乃迁。到学校后,老师教导我们“少年智则国智”,告诉我们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而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

追寻宪法的印迹,我们作为国家的未来,既需要知宪法、懂宪法,更要学会遵法、守法。在学校里,我自觉遵守小学生守则,不仅从内心里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还要在行为上做到令行禁止,绝不做违反校园内外规则的事情。如果看到不文明的行为,我就是“正义”的化身,我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建议指正。如果老师同学需要帮助,我会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崇尚法治,守护公平,秉持良知,捍卫正义,这些都是遵法,而勤奋进取、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则是对遵法守法的升华。伴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就会落到我们肩上,如果人人都能与法为友,我们将茁壮成长在祖国的蓝天下。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作文篇4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力度不断加大,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逐步增强,行政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一是行政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些法律、法规条款规定得过于原则化,在行政执法实践中弹性很大,不好把握。有的法律、法规对一些政府机关的职责范围界定不清,管理职权划分模糊,有时产生多头管理,重复执法的问题。

人治现象还较严重。由于受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思想以及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命令”工作方式的影响,有的人个人意志、长官意志、特权思想比较重,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行政权力的自觉性还不高,甚至仍存在着“权大于法、权重于法”的观念,自觉不自觉地出现“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乱法、以权废法”的行为。加之部分群众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是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是千方百计地拉关系、托熟人、找门路、找领导,客观上助长了一些干部的长官意志、特权思想。三是法治观念淡薄。一些机关干部片面认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是法定的执法机关,一般的政府部门不是执法机关,无所谓依法行政问题,对自己要求不严,从而导致行政行为的盲目性、随意性,甚至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罚代法等现象。

实用主义较为普遍。不少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对单位和个人有利的事情当仁不让,没有好处的事情拱手相让,以致出现互相推诿、行政执法不作为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行政机关的形象。五是执法环境不宽松。由于社会关系网干扰较多,来自社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纵横交错的关系网,无时无处不在严重地干扰着依法行政。致使许多本来并不复杂的事情,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也很明晰,但处理起来却很棘手,导致久拖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学宪法讲宪法征文作文篇5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早在20_年,这一天就被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在此基础上将其升级为“宪法日”,不仅意味着以崭新生动的形式在全社会建立宪法信仰、弘扬宪法精神,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我国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_。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人民早就得出了这样的启示:那就是宪法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漠视、削弱甚至破坏宪法,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宪法的生命和在于实施。但不容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保证宪法实施方面,我们的不足也很明显。宪法“高高在上”,成为纯粹的政治宣言;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出台立法性红头文件,“违宪”现象频发;人民群众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的大背景下,设立国家宪法日更像是一项人心工程。通过一种常在性的典礼和仪式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尊重宪法成为社会信仰,这对于我们不断提高宪法的影响力和实施水平,意义重大。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趋同的政治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要出现面目完全一样的政体状态。综观世界各国法治进程,大凡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较好坚持了法治一般理念与本国特定国情的创造性结合。在我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同坚持中国_的领导地位一样,都是宪法明确规定的,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特色的理性选择、智慧选择。与西方“宪政”单纯强调国家权力的分权制衡、轮流执政、集团分利等不同,我们的法治强调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样的制度设计无疑更全面、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对此,我们完全有必要理直气壮地讲、大张旗鼓地讲,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视听的效果。

法治文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从宪法出发,我们就会走上建设法治国家的通衢大道;以宪法为基石,我们就能获得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蓬勃伟力。

78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