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1
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在茫茫滇西深度贫困山区,半生坎坷半生奉献的张桂梅,用瘦弱的身体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在63岁的年纪,张桂梅那些足以“感动中国”的诺言和行动,仍在继续。
能够抗衡时间、改写命运的,唯有执着信念。大山之中,扭转女孩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形成的自身成长和代际恶性循环,并非易事:这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考验,更是一场对陈旧观念的“宣战”。并且,突破习惯禁锢,光靠激情和热情显然还远远不够。
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把累计超百万元的全部奖金和大部分工资捐出……与张桂梅有关的每一个数字,都在诉说着“膝下无儿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献精神,印刻下“教育改变女孩命运”的执着信念。
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地参与竞争、从容地圆梦人生,一份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执着信念,就这样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大山女娃,让“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仰翻越重重大山,照进现实。
深深打动和激励人心的,还有“在苦难中开花”的巾帼力量。在痛失亲人、身患重疾的绝望和打击之中,在引起非议、受到质疑的误解中,张桂梅“雨水冲不垮,大风刮不倒”,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而更为恒久的意义是,张桂梅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女孩们“女性自强才能自立”,也以这样的精神传递着“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价值理念,并塑造了更多在自立自强中树立自尊自信的“她们”。
命运打不倒心中有光的人。张桂梅近日获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后,一波“致敬体”在网络上“刷屏”,流着泪看完张桂梅事迹的网友们,读懂了大爱无声和百折不挠。
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奇迹,更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奇迹。面对种种心酸、考验,甚至难以逾越的难关,如果没有冲破乌云和阻碍的坚定不移,又怎能让阳光照亮女孩们的心房?如何让她们在美好的人生之路上行稳致远?
读懂一份直抵人心的感动,心中就会播撒向上向善的种子。那束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希望之光,那颗来自“教师妈妈”的教育初心,那些来自大山女娃的蝶变人生,都会将生生不息的奋进力量传递下去。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2
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首届学生几乎全都是“线下”生。
学校生源差,教学条件更是十分简陋。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在另一间教室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里着急,如果等学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张桂梅却犯了愁。“有的学生考试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15分钟。
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傻丫头,快点!”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她说。
2011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杨文华说。
2016年,华坪女高完成建设工作,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学校有了食堂、宿舍,还有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截至目前,学校3个年级共有9个班,在校生达464人。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累计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的1500多名学生。至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还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学校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却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平时连爬楼梯都十分艰难。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心急火燎的张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张行军床,每天躺在床上,盯着老师学生上网课。
“我上网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发出声音,但她从来不说。”韦堂云说。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相识多年的闺蜜,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她经常让别人猜我俩谁更重,可现在她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丽说。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3
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_”,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_”,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4
华坪女高在华坪县城边的一个小山包上,学校的大门并不阔气,教学楼的墙面也已有些斑驳。
这所其貌不扬的学校,曾是张桂梅遥不可及的梦想。
张桂梅原本和丈夫一起在大理一所中学教书。1996年,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39岁的张桂梅便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说,一打听才知道,有的学生去打工了,有的小小年纪就嫁人了。
20__年,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捐款的慈善机构指定要张桂梅当院长。她担任院长后逐一了解福利院孩子们的身世发现,不少女孩并非孤儿,而是被父母遗弃的。
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
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要读书,我不想嫁人。”女孩一直哭喊着。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
“后来我再也没找到她,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张桂梅说。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但这个梦想很快遭到身边人的反对。“我是给她泼冷水最多的人。”华坪县教育局原局长杨文华回忆说,“虽然她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办一所学校有多难。”
20__年,张桂梅和杨文华一起出差。一路上,她反复讲述自己的梦想,想说服这位局长帮忙。“你知道建一间实验室要多少钱吗?”杨文华问。“要两三万元吧。”张桂梅回答得有些露怯。
“她太天真了。”杨文华说,张桂梅当时因为带病坚持教书、教学成绩突出,还在华坪县儿童福利院收养了多名孤儿,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等诸多荣誉,但她只是一名一线老师,没有管理经验,对建一所学校毫无概念。
杨文华不知道,张桂梅当时已连续几年假期到昆明街头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荣誉证书复印了一大兜,在街头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放下尊严募捐,换回的却是不理解和白眼,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几年下来,张桂梅几乎要放弃了。直到20__年,她的梦想才出现转机。
张桂梅平时很少买衣服,每件衣服都穿了好多年,直到磨得发白破洞才舍得丢。临去北京前,县里特意资助她7000元,让她买一身像样的正装,可她转手就用这笔钱给学生买了台电脑,自己穿着一身旧衣服参会。
一天早晨,她正急匆匆往会场走。忽然,一位女记者把她拉住,悄悄对她说:“摸摸你的裤子。”张桂梅一摸,穿了多年的牛仔裤上有两个破洞。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桂梅说。那天会后,她和这位记者相约聊了一整晚,把所有办校的苦楚都倒给了她。
不久后,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访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张桂梅代表》的报道发表出来,张桂梅办学校的梦想马上受到关注。
20__年9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开学,首届共招收100名女生。
开学那天,张桂梅站在唯一的教学楼前,泪流满面。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5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是媒体多年关注报道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县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在观看张桂梅同志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一直是湿润的:当她寒暑假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达到张桂梅同志这样的大爱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自己和身边许许多多的人一样,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而我本身也出生在极其贫困的农村。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我坚定回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几年过去了。我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教育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也体会和了解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辛苦,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应该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学习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要以张桂梅老师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密切家校联系,与帮扶学生家长进行经常性沟通,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努力形成在校老师“帮”,在家家长“促”的良好共育局面。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6
她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她做到了!历尽种种磨难,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她始终冲在最前线,敢与时间赛跑,敢和病魔抗争,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我也会向您一样,去敬畏那个讲台,敬畏那份为人师的事业。我们平凡的生命会因这样的敬畏与坚守而闪耀出光芒,带着这份初心,希望我们都能遇见的自己!
如果我们真爱我们的学生----就绝不是只爱他们的成绩,我们更爱他们眼里有光彩,脸上有笑容,心中有信仰的样子。
如果我们真爱我们的学生----就绝不是只爱他们伏案夜读专注学业的样子,我们更爱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胸怀。
如果我们真爱我们的学生----就绝不止只爱他们的现在,我们更应该爱他们的明天和未来。
通过对张桂梅校长事迹的学习,让我愈加明白我唯有以这一生不变的初心来为你们筑梦未来,用一支粉笔写出我对自己一生钟爱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无悔,无愧,无憾!
今天,再次审视自我,才愈加清楚这初心它究竟是什么?穿过这长长的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走过我们党这艰苦卓绝,辉煌灿烂的一百年,才真的能体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历史使命的荣光,这才是我们一生要追寻,坚守的教育初心!
只要初心不忘,我们一定可以在那方三尺讲台之上耕耘出一路花香;只要初心不忘,我们的脚下就是诗与远方;只要初心不忘,乡村教育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张桂梅老师坚守初心作文篇7
一心执着为学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张桂梅老师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女孩辍学在贫困山区较为普遍,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返回学校读书,家访成为张桂梅老师生活的常态,走访1500多户家庭,为的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往回“捞”,哪怕是她自己掏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
理想信念永不变。40多年来,她探索教育扶贫,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张桂梅老师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朴实纯粹为事业。常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妈妈”,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中。
张桂梅老师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那坚韧执着、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处,脚踏实地工作,用专业的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