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2
今天的早餐是清明果,是我很爱吃的早点,尽管每年都吃,但从来不知道是怎么做的。我一边吃,一边缠着要爸爸告诉我做法。
爸爸告诉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体现着每个地方的文化风情。“清明节”做清明果是我们家乡的一大特色。做清明果时,先要采摘一些清明草,再用热水煮泡,然后将清明草切成草泥,和糯米粉和成绿色的面团;另外还要准备几种馅料了,如豆沙馅、咸菜馅等等,你爱吃什么就包什么。准备完以后就可以开始包清明果了。掐一团面,先搓圆再将它捏成小碗状,然后往里放馅料,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并将里面的气捏出来,这样一个清明果就完成了。包好以后,就是上锅蒸,下一步呢?那就是等着放开肚子,大吃一顿。
听完爸爸的话,我心想清明节马上到了,这次去老家一定要和奶奶一起做清明果,要大家偿偿我的手艺,呵呵!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3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4
有人说,为什么在4月前几天的天气会如此晴朗,而接近清明时会下雨呢?答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道理喽,而清明,不能少体验的就是做清明果和品尝它了,当然,学校也趁此机会下手,体验制作——清明果。
清明果很有嚼劲,口感也很好。做的时候,我先用将糊捏成碗的形状,放进馅,用巧妙手法掐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只里容纳那么多不同的清明果,看起来多么的丰足又丰富啊。实在让我满心欢喜,第一次,两盘都是由组员亲手制作,小心翼翼理进锅里,倒计时的15分钟,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香喷喷的开锅了,甜的,吃着有心里的甜和组员共同努力的笑里的甜。而咸的,吃这什么感觉都有,四种调料味混在一起,就像心情的不同变化,从做时的首次失败感到失落,再到终于成功的成果感到自豪,又是听到夸奖时的成就感,最后,看着满满的清明果,总是甜而不腻。第二次,我们就要将一些清明过赠给老师品试,也让他们与我们一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里面的滴滴努力与汗水。是的,清明果也可以如此多娇,因为,那将成为我记忆里最深刻的!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5
今天是4月3日,后天就是清明节了,我和妈妈一起做清明果。
先用艾草、大米、糯米磨成粉,再揉成面团,白色的米粉加上艾草的绿色立刻变成碧绿色的,然后包入豆沙馅或者是肉、干菜、豆腐干、笋……上锅蒸后的清明果是碧绿的像馅饼一样的东西,底下会垫着一张圆形的竹叶,这样更香又健康,小小的点心透着清香,看上去到更像一件精美的玉器,吃在嘴里更是清香滑糯。
甜的清明果虽然好吃,可是不能一次性吃得太多,如果吃得太多了,就用开水漱漱口,不然要蛀牙的!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6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这个清明节可没有“雨纷纷”啊!呵呵,出发啦!
爸爸开车带我和妈妈来到盼望已久的爷爷家,我想: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来一次登山踏青的活动呢?于是,我拉上哥哥往村东面的小山上走去,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看——田野里开满了金灿 灿的不知名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香气。那美丽的白蝴蝶正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呢!道路两边的大树上时不时有喜鹊、山鸡们的嬉戏声,他们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湛蓝的、广阔的天空中,不禁让人感到无比 羡慕。
在登山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大叔一行人,他们也来踏青了。我们大家有说有笑地来到了山顶。山上有许多天神庙,还有许多磐石。站在石头上,观赏山下的美景:哇!真让人无比赞叹——我们的 村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最美的要数田野的景色了:那绿油油的是麦苗、金灿灿的便是围墙边茂盛的连翘了,真是美不胜收!
玩累了,我们便相约下山。在下山的路上,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如:那4米长的石板桥像独木桥一样横放在小河上,据说它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好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默默地 为大家无私奉献着;我们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块草莓地,我们一起挖出几颗,打算栽到花盆里,不知是否能尝到新鲜的草莓呢?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夜幕降临,我们只好跟爷爷说再见了,我们恋恋 不舍地回到了家里。
登上让我有了意外的发现,真是一个有趣的清明节!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祭奠亲朋,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年复一年。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不远百里,来到老祖宗们的墓碑前,手捧鲜花,祭扫先人。
清明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踏青、除尘的好时节,其名字也正是“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的意思。
燕子南飞了,也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逢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爸爸妈妈带着纸钱和冥币,在爷爷的墓前,为他“寄”去。我向周围扫视了一下,人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伤感,一丝怀念。
唉,当我在妈妈肚子里3个月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每当其他同学提起爷爷对自己 怎样好的时候,我总是又羡慕又伤心。
冥币在火中慢慢被烧成了灰,看着这正在燃烧的火,我想象着要是爷爷还在世的话,一定会加倍疼爱我——好吃的给我,好玩的给我……我真希望现在在我面前的不是一座冷冷的墓碑,而是一位身体健康,面带笑容的爷爷啊!可现在我只有默默的站在坟墓前许愿:“希望爷爷能保佑我学习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我站在爷爷的墓碑前,两行热泪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8
我国最早的太阳历以及《国礼·春官》明确记叙了"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的天文历的最基本常数。农耕社会以后,劳动人民发现日、月、年构成了历法的三要素,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已基本形成了24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和气象学等方面的知识,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家家门口插柳条,祭扫坟墓和郊外踏青。农谚中也有"清明忙种粟"的说法。作为以花信为标志的花信风。清明的花期为一侯桐花,二侯麦花,三侯柳花,充分点明了清明节气的花期和花种。《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9
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还有奶奶一起包清明果。清明果是我们家乡人过清明节必吃的食物。
清明果的皮很特别,是绿色的。那为什么是绿色的呢?因为是用绿色的艾草汁和在面粉里做成的。清明果有很多种味道的,有红糖馅儿的,白糖馅儿的,还有肉馅的。
我不仅喜欢吃清明果,也会做清明果。首先把面皮放在手心里,再放点馅儿在面皮上,最后在把面皮捏起来。我会包兔子,还会包小狗的呢!这样就成了绿色的兔子和绿色的小狗了,哈哈,可真特别!我喜欢吃清明果,也喜欢家乡的清明节。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0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节”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1
清明节那天,咱们回到爸爸的老家。咱们先去山上烧了纸钱祭了祖,然后就在山上玩。
爸爸在山上看风景, 姐姐拿着相机在拍一只美丽的蝴蝶,我拖着铁锹乱挖坑。妈妈说:“别乱挖了,铁锹给我,看我给你挖个”鸡腿“吃吧。”这鸡腿是指根长在土里像鸡腿的一种脆甜植物。 我和妈妈开始寻找鸡腿,找了半天没找到,却发现好多蒲公英,绿色的蒲公英开着小黄花,有的花都结果了。我喊姐姐快来吹降落伞。姐姐跑过来,摘了一个蒲公英的降落伞边吹边说:“我来帮蒲公英 妈妈的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来。我和姐姐玩得正开心,忽然听见妈妈喊:“你们快过来看,这里有迎春花!”我和姐姐跑过去,看见两棵迎春花正开着。这迎春花和新蕾公园不同 ,它的花瓣是黄的,花蕊却是红的,很漂亮!看完花,妈妈说:“我带你们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葱!”田野里,山上,芽芽碰很多,妈妈挑最肥的摘给咱们,去掉上面的叶子,再剥掉芽芽碰的皮,放进 嘴里吃起来,又脆又甜,清香满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来。妈妈看咱们吃得差不多了,说:“咱们去抽毛葱吧。”毛葱是茅草的花苞,可以吃,但是,如果它盛开了就不能吃了。咱们在田野里找了半天 ,只有妈妈找到了几根毛葱。剥开毛葱或绿或红的叶子,露出里面白白的毛葱,放进嘴里嚼,感觉软软的,嫩嫩的,很清甜。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咱们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会。我觉得清明节踏青玩的真开心呀!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2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清明节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清明的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扫墓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慢慢地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3
这次的活动是跟“清明节”有关,就是——体验制作清明果。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做清明果又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我们组制作的清明果,各式各样。有白的,有绿的,有甜的,有咸的。虽然我尝试了好多次,但成功入选的只有两个。一是一个圆形的,绿色的,馅是豆沙的清明果。二是长方形的,绿的,馅还是豆沙的。因为我喜欢吃甜的,所以我包的全是甜的。可是,倒霉的是我吃的清明果中,只有两个是甜的。其他组做的花样更多,有饭团,有大蒜头,还有三角形。
我觉得这次活动对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4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又是祭祀和扫墓的日子。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扫爷爷奶奶的墓。听妈妈的说,扫墓还是有些讲究的,首先我在边上看到爸爸和妈妈先把爷爷奶奶的墓地清扫了一边,然后祭祀,妈妈说这道程序很重要,我们要静心的,寄托思念。与逝者相感。妈妈说,山有灵但无主,先人有主却无灵,与先人感知就可以得到更好的山灵之气。我们扫墓的时候还带了酒水果实和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给在先人的墓前,还烧了一些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修理坟墓,折了几只嫩绿的树枝插在坟墓上,还在边上压了些纸钱。 临走的时候我很好奇,为什么还要留一些纸钱在墓地边上,妈妈和我说,这是让过路的人看到,知道这墓后继有人,然后磕头行礼祭拜。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5
清明节的那天。早晨,我们一起床,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动,时间大概在六点十三分左右,爸爸问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扫墓,我爽快的答应了。在路上我突然发现爸爸手里比以前少拿了一样东西,呦!是少了鞭炮,我大声说:“爸爸你好像少带了鞭炮啦!”
爸爸听了我的话,回过头来,亲切的对我说:“是啊!爸爸今天确实没有带鞭炮,”爸爸的话音刚落,我立刻接上来说:“为什么不带呢?”我带着疑问看着爸爸,爸爸摸着我的头,温和的对我说:“那是因为今年的火灾太多了,所以不准放鞭炮,难道你不知道吗?”听了爸爸的话,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张告示牌:上面确实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那几个大字。
没想到爸爸听遵纪守法的呢!
在扫墓的时候我看到许多来扫墓的人,他们好像没有把高是放在眼里,在墓前噼里啪啦炮竹放个不停,他们跟我爸爸比起来,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时的情景,我心里想到社会上有许多不遵纪守法的人,虽然这只是件小事,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遵守法律的话,我们这个文明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6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 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关于清明的日记六年级篇17
在春天里一年一次的清明节到了。因为是春天小草绿了、杏花开了,我和妈妈决定去“踏青”。
我和妈妈一起向生态园走去,到了生态园之后,春天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们,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欣赏着春意盎然的生态园。
这时一股杏花的花香迎面而来,它把我引到了杏花树下,我抬头一看,微风中恰巧一朵杏花飘落到了我鼻子上面,几棵树上开满了花朵,树下面的地上,有无数朵杏花,这里成了花的海洋,我把地上的杏花拾起拿在手上一扬,杏花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飞落下来。
一阵春风,又把我吹到了刚吐芽的低灌木丛中,那灌木丛被园丁修剪成各式各样,有的像小宝塔、有的像长方体,千姿百态。
我又抬头向远处望去,天空中飞满了形态各异的风筝,有的像降落伞;有的像蝴蝶;有的像凤凰。我当然不想落后了,急忙拿出我的老鹰风筝放了起来,老鹰风筝顺利的飞上了蔚蓝的天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我的风筝是飞的的,他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和我的风筝。忽然风小了他们的风筝都掉了下来,我的风筝还在高空中飞翔,我惬意的享受着这骄傲的感觉。
这是我生来最快乐的一次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