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灾后4类病高发
1. 肠道传染病:由于水源受到污染,饮用水和食物安全难以保障,容易引发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等疾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黄疸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重度脱水或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 皮肤疾病:由于长时间涉水或接触污水,皮肤屏障受损,易感染各种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导致手足浸渍、皮肤癣病、丘疹性荨麻疹、湿疹、脓疱疮、毛囊炎等皮肤问题。
据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席建元表示,洪灾后可造成多种疾病,其中皮肤病占50%以上。
3.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暴雨导致蚊虫滋生,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虫媒传播的自然源性传染病。
这些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多为高烧、头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疼痛、淋巴结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4. 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受凉淋雨或劳累过度,加上灾后人群密集,易通过飞沫或接触方式传播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
暴雨洪灾后如何保证饮食安全
1.食物安全
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不要进食生冷食物,易伤脾胃阳气导致腹痛腹泻,不建议食用剩饭剩菜;
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清水洗净,被洪水淹过的食品要丢弃,不能食用;
注意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处理食物的过程中,要注意刀具、砧板等的清洁与卫生,加强消毒。
2.注意饮水安全
饮水一定要选干净的水源,并且经过消毒处理。
当水源被淹时,优选选择地下深处的水,如深井水、浅井水,其次再考虑江河水、湖库水、池塘水,但是一定要经过高温或者消毒处理,盛水容器也要保持干净。
暴雨洪灾应急处置
(1)村(社区)应急协调小组组织应急救援力量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按照村(社区)应急管理责任分工,分区负责各楼道、各户排除安全隐患。
(2)村(社区)后勤小分队负责对抢险物资、工具、用品(如雨具、手电、绳索、铁线、铁锹、食品、药品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备足和性能良好;对生活物资进行购置和清点,确保村(社区)居民吃、穿、住等必要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3)村(社区)抢险救灾小分队负责检查和关闭所有门窗,疏通沟渠、地漏等排水设施,检查、消除各类建筑物、场所安全隐患,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对灾害可能威胁居民生活的,必须组织转移安置。
(4)村(社区)信息联络小分队负责公布并畅通紧急联系电话,随时关注电台、气象台站有关预报信息,及时向居民通报情况。
暴雨形成原因是什么
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不稳定的大气层结构。大气中的水汽随上升的气流向上输送,云内的水滴受其影响不断增大,直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急剧地降落到地面,形成了暴雨。根据气象局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以上的强降雨称为“暴雨”。
暴雨洪灾如何自救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要尽可能地了解周围环境,判断自己是否能够安全逃生。
寻找高地或高楼。如果水势较大,应寻找高地或高楼躲避,避免被洪水卷走。
发送求救信号。如果被困在水中,可以挥舞手臂或使用其他明显的标志物吸引救援人员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