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为什么要吃螃蟹
秋分时节,是蟹肉最肥美、也最滋补的时候。螃蟹属上等名贵水产,肉嫩味美。不仅如此,螃蟹还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好几倍,而且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
螃蟹的种类很多,我国蟹的种类就有600种左右,螃蟹可分为淡水和海水两大类。淡水蟹最有名的属“大闸蟹”,俗称河蟹、毛蟹、清水蟹,一般在9—10月成熟,正值每年的秋分时节。
市场上常见的梭子蟹、花蟹等都是海水蟹,由于海蟹分布广泛,各地海蟹的成熟季节不同,一般从南到北,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吃蟹要选对季节,秋分正是蟹成熟的季节,吃起来蟹肥味香;其他季节瘦而无味。
秋分吃螃蟹的好处
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螃蟹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多半以优质蛋白为主,而其中还含有氨基酸,可增加淋巴细胞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的功效。
解毒功效
精氨酸能参与体内能量代谢和解毒工作,适量吃蟹可促进肌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
预防肿瘤
螃蟹中还含有大量的硒,每100克的螃蟹中硒的含量高达56.7微克。含硒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还能起到预防肿瘤、抗癌的功效。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螃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A高于其它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B2是肉类的5—6倍,比鱼类高出6—10倍,比蛋类高出2—3倍。维生素B1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每100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7.5克,脂肪2.8克,磷182毫克,钙126毫克,铁2.8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秋分的民俗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有祭月、拜神、吃秋菜、送秋牛、放风筝、粘雀子嘴等等习俗。还有每年在秋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玩竖蛋的游戏。
秋分的气候特点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时节,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划分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