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作文素材 > 曲谱 > 吉他教程 > 古典吉他教程 >

凤灵古典吉他怎么样

时间: 玉莲2 古典吉他教程

  凤灵古典吉他怎么样

  以前一直是弹民谣和电吉他的,家人送了把古典吉他,说是凤灵的,全单板,两千多,刚才看了看,起码是面单板,侧面和后面是不是单板就不会看了

  琴孔看进入全是英文,牌子写的是finelegend ,型号是HLCG068--39S,这我能看懂的只有那个39寸…,而网上我却找不到这个型号,有没有知道这把琴的,我想知道有没有上当,PS:我不怎么懂古典吉他,不过这把吉他手感与音色倒是还可以的,还有就是那是相当漂亮啊

  答案:

  凤灵39寸古典吉他CG068-39SS有这款琴,云杉面板(夹板),沙比利背、侧板(夹板),玫瑰木指板、码桥,那都木琴柄,这就是材质。但价格应该是1000多一点。

  古典吉他自然扫弦的方法

  古典吉他教学一直以来就以严格著称,每一个动作都得做的工工整整。其他方面更是如此了,关于古典吉他的自然扫弦,下面就为各位简单的介绍一下。

  A 关于音色:

  我们历来都有对不同音色的明显喜好。有人为大卫.罗素的音色而着迷,有人认为朱利安.布里姆拥有吉他完美的音色,同时,几乎没有人会对佩佩.罗梅洛的音色表示出厌恶。大师们的音色是否有着共同的特征在刺激着我们的耳朵呢?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透、穿透力。

  让我们大致对一个音的振动进行分析。每一个乐器发出同一音高的音时,我们能清楚地辨认出它是什么(小提琴、钢琴或吉他等),这是因为因为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音色,而这正是由它们的振动频谱所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音实际上包含了多种频率的振动的叠加。其中最低的频率(基频)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音高。在此基础上还有基频的2倍、3倍…….等频率的叠加构成了每个乐器独特的音色,而我们把比基频高的其他频率称之为泛音(更确切地说应当是滤掉某个频率以下的低频,剩下的频率的集合称为泛音)。假如我们把其中不同频率的振动一次定义为0级、1级、2级……..等等,那么每种乐器的各级振动的强度(振幅----大于等于零)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他们独特的音色。

  对于拨弦乐器(包括钢琴),在其振动的各级频率大致固定(特有的、从而区别于其它乐器)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人为的控制其细微的变化这。首先,要知道琴弦上每一点的运动(振动)速度是远大于手指的运动(拨弦)速度(对于钢琴来说则是琴槌击弦和离弦速度)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手指(琴槌)离弦时,振动的琴弦中某些频率的泛音被手指(琴槌)不同程度地阻尼掉了,就是个人的音色特点。当然,这还包括了拨弦前的手指动作(击弦前琴槌速度)的影响。

  对于吉他,众所周知,拨弦前的动作(绷弦过程)会影响到个人的基础音色,这里不作讨论。我仅就手指离弦的动作对音色的控制作一些肤浅的解释。当手指离弦速度越快,被消除的高频振动越少,此时的音听起来越清澈、透亮;反之,则柔和、厚重。如此,在我们已有的基础音色前提下,通过控制手指的离弦速度,就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声音色彩,从而使音乐更生动而富于层次感。

  B 关于手指运动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手指的运动呢?我这里目前能想到的答案只有‘放松’二字。

  首先,我想斗胆提出一个与大家所接受的拨弦方式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即自然拨弦法。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第三关节发力’和‘第二关节发力’来描述不同的拨弦方式。在我的教学实践中,从来都是避免使用‘发力’这个词,而是尽量用‘运动’去解释,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我们很容易理解‘和钢琴的琴槌与琴弦一样,吉他的音色也直接取决于指甲/指尖与琴弦之间的相对运动’(这里先不考虑拨弦位置和角度的问题)。

  现在回到自然拨弦法上来,手指运动的目的是直接获得音色而服务的。而根据前面的分析,手指(指尖)越灵活越能获得丰富的音色,而这灵活可以用手指的相对放松程度加以描述。自然拨弦法正基于此!它强调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参与拨弦运动(当然一般指自然运动,即正向弯曲)。这时,我们不再把目光集中在‘哪个关节发力’这一表象,而是直指‘指尖运动的灵活性’这一实质。

  自然拨弦法所强调的自然运动,当然是指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运动。换句话说,它不表示长期打篮球的手指的‘自然运动’或者长期握笔的手指的‘自然运动’这些个性,而是有利于吉他演奏的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运动’,因此它是具有严格规范的‘自然运动’。

  伸出一个手指,凭空做一个(无阻力的)拨弦动作,最自然而放松的动作是‘每个关节都正向运动(弯向手内侧)’,这就是最符合生理特点的运动。无论你想仅用‘第三关节发力’或‘第二关节发力’都将导致僵化,更何况我们不必自欺欺人地掩饰真正的发力点都来自手腕以上的前臂上的某些肌肉而不是关节!!!

  C 关于音色控制和演奏速度

  如果你认同自然拨弦法,那么下面的训练可以带来至少两个方面的明显提高(在正确的指导下)。

  训练法粗探:1. 用极轻的音量和较夸张的单个手指的运动来巩固自然拨弦法的动作。目的:手指极度放松,并适应生理弯曲;2. 分别控制第三关节和第二关节作为主要运动关节(第一关节由于生理原因,其运动对音色的影响次于前二者)。目的:使手指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并在运用中立刻获得有变化的音色;3. 其它要点,指甲宜稍短些,手腕放松(关键之一),从前方看来,手腕手臂几近直线。其他有关右手的基本姿势在此描述难免带来误解,在此略。

  通过训练,采用自然的生理运动形式的拨弦,可以在音色变化和右手演奏速度上有明显提高。先说音色,在自己已有的基础音色前提下,如果不拘泥于‘发力关节’的束缚,我们可以通过自然拨弦法的练习使手指的灵活性显著提高,从而轻易地控制拨弦和离弦速度,得以在不改变手型、位置、角度的前提下获得丰富的音色。其总体原则是:更多的第二关节运动使音色更清澈、透亮;更多的第三关节运动使音色更柔和、厚重。再说速度,在合理运用自然拨弦法后,由于手指的运动更符合生理弯曲,更有利于放松(灵活),正确的训练短期内就可以达到右手速度的提升(我自己由于多年前右手严重的受伤而导致的拨弦紧张、手腕跳动等毛病也因此根除)。

  D 提示:

  1. 琴弦振动得以在吉他上放大,其本质是作用于面板的张力(弯矩)的周期变化而非琴弦的振动方向。结论:勿需妄想地控制振动方向,从而进一步解放右手,可以在必要时进一步缩短手指在琴弦的滞留时间,一如钢琴琴槌与琴弦之关系。

  2. 从各位大师迥异的右手分析,显然得出‘第三关节发力’与‘第二关节发力’之争论的徒劳。结论:自然运动的个性与普遍性使然,放松第一。

  3. 手指在琴键上的各种运动(尽管名目繁多)通过杠杆直达琴槌与琴弦的相对运动,说明钢琴的‘一百种音色’完全取决于琴槌击弦和离弦的速度——一如右手在吉他弦上的作用。

  吉他教学:教你作曲的基本理论

  音乐理论说到底就是作曲理论,一般的吉他爱好者在上吉他教学课的时候,老师是不会讲台仔细的,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专业的。因过于专业化而不易普及。这里仅就重要内容加以简介,以为自学者提供方便。

  一、和声学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 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 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 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著,“新 时期争鸣作品”)中的那个教授自称学了八年还没学好,可见难度之大。但掌握和声 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一)三和弦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 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现将自然音阶的七个音所构成的所有原位三和弦分列如下:

  根音 功能 种类 符号

  1 主和弦 大三 T(或Ⅰ)

  2 二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 SⅡ

  3 三级和弦(属类) 小三 DⅢ

  4 下属和弦 大三 S (或Ⅳ)

  5 属和弦 大三 D (或Ⅴ)

  6 六级和弦(下属类) 小三 SⅥ

  7 七级和弦(属类) 减三 DⅦ

  除了DⅦ这个减三和弦外,其余六个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

  (二)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 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三)和声声部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々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四)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 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 再到“稳定”;由“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 图式为:T-S-T,T-D-T 或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 圈”就是这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七和 弦)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 近的协和音过渡,如 7→1;4→3,等;而协和音保持不变。

  (五)关于和声的“力度”

  《你别无选择》中的那个叫森森的高材生热衷于模仿贝多芬,但由于贝多芬“力度盖世”而使得他成天在钢琴上乱砸以寻求“力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妈的,力度!”通常力度是指音响强度,用意文表示,如“p”代表“弱”,“f”代表“ 强”,“sf”为“特强”等等。但这里的力度则是另一个概念,否则用脚踩钢琴那 “力度”一定超过贝多芬。小说中的“力度”主要指音响效果的力度,即和声的力 度。和声的力度大概与和弦中包含的泛音系列的谐振频谱有关。因此也就与声部的 数量及音程距离有关。一般说来,小三和弦的力度不如大三和弦;单音程的力度不 及复音程(超过八度的音程)的力度;协和和弦的力度不如不协和和弦(减和弦除外) 。所以森森才“在九和弦再叠加一个七和弦”。

  如何学习和声学:

  (1)、充分理解基本概念,不必死记规则。和声学规则虽多但限制却少。况且记住 这些“禁条”就不会犯大错,因此应先记“禁忌”。

  (2)、坚持做习题。音乐不同于数理化,它无绝对的标准,习题也非一种答案。只有多做多练才会记牢,提高。

  (3)、多听名曲。这实际上是最有效的手段。初学者可多听简单,好懂又好听的曲子。

  二、曲式学

  曲式是指乐曲的结构形式。有“单段体”、“两段体”、“三段体”、“变奏 曲式”“奏鸣曲式”及“回旋曲式”等。各主题乐段用“A,B,…”表示。如“两 段体”的曲式图式是“ AB ”;“段体”的图式是“ ABA”,第三段 A与 第一段基本相同。儿童歌曲多为两段体甚至一段体;通俗歌曲多是三段式。而“圆 舞曲”则常采用回旋曲式。

  三、复调

  “复调”是相对于“主调”而言。如果只有一个声部担任主题旋律,其它声部仅起衬托作用,这样的音乐叫主调音乐。如果旋律声部不只一个,且各声部横向上彼此具有独立性,纵向上构成和声关系,形成和协的有机整体,则这样的音乐叫作“复调音乐”。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旋律依主次关系被称作“主旋律”、“副旋律”。主旋律只有一个。复调是重要的作曲技法,应用甚广,其理论基础是和声学。“赋格”是复调曲式之一,巴赫将其技巧发展成熟。

  四、对位法

  对位是“复调音乐”写作技法之一。它以和声学为理论基础,使各声部既协和又相对独立。如重声合唱(三重唱,四重唱)就是用对位法写的。对位法又有“严格对位”和“模仿对位”之分。俄、德音乐理论家推崇、恪守严格对位。

  五、旋律

  旋律就是曲调。它是一乐曲区别于它乐曲的根本特征,好似建筑物的风格和韵律。“音素”构成“动机”,动机进一步发展成主题从而形成旋律。具体说来,一 定的“音型”、“节奏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旋律具有视觉性 :它体现在旋律线(符头的连线)上。早期有些音乐家追求“旋律线的优美”,认为 好的旋律视觉上也应是美的。旋律的创作一靠天才二靠灵感三靠实践。旋律写作的技巧性是很强的,其发展手法多种多样,最为丰富。常用的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模仿,紧缩,扩展,变化,对比,变奏等。多数概念的讲解要通过板示和视听。(见音乐欣赏讲座(3))。

  六、配器

  配器法是管弦乐的写作技法,故又称为“管弦乐法”或“乐器法”。但对于一切乐队的演奏乃至于通俗歌曲的伴奏都离不开配器的运用,因此学一点配器知识很有实用价值。学习配器法是要解决如下问题:各种乐器的发声原理,音色,音量及演奏法等 ·各种乐器间音量上的匹配关系 ·正确地选用乐器以求正确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及风格。

  现假设一个例子:我写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但小提琴手拿到谱子后来找我说:没法拉。我坚信写作没有问题:旋律优美、和声丰满。问题在哪?可能有三。一是分谱的音域不对,上限或下限超出小提琴的音域范围。二是我把三和弦写成三个音,而小提琴最多只能同时拉出两个音,琴手当然没法拉。三是和弦音程过大:如一个音在G弦(四弦)上,而另一个则跑到了A弦(二弦)上。当中隔着一根弦,你让他(她)怎么拉?! 再如,一个乡镇企业发了以后买了一堆洋乐,组成了乐团,排演了节目,遂请专家光临指导。可指挥看后大摇其头,表示爱莫能助。原因是⑴乐器数量不匹配,有些超过大型乐团;⑵不讲配器,搞大齐奏,这是专业乐手也难以办到的。

  以上两例失败原因盖出于不懂配器常识。此外,在通俗歌曲伴奏中,若不适当运用配器法也可出现一些问题,如“杂乱无章”,“喧宾夺主”之类。但电声乐器的发音、音色、功能特点及演奏技巧等都与传统乐器迥异,自成体系,故传统配器法基本不适合于纯电声乐队。

  

看过凤灵古典吉他怎么样

1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