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作文素材 > 曲谱 > 吉他教程 > 古典吉他教程 >

方仁俊古典吉他制作家

时间: 玉莲2 古典吉他教程

  方仁俊古典吉他制作家简介

  方仁俊,朝鲜族,生于1965年。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延边分会会员,北京吉他学会理事。是现今国际上少有的集古典吉他演奏、古典吉他制作和作曲于一身的多才演奏家和制作家。他从小学习手风琴、小提琴和音乐理论,后被丰富的吉他音色所吸引改学古典吉他,并学习了作曲理论。

  方仁俊先生,从1979年开始了对吉他制作的研究并亲手制作。至今亲手制作的高品质吉他已遍及中国、韩国、美国、德国、台湾、新加坡、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制作已达到国际级水准,并越来越受专业人士的好评。其特点:声音深厚,具有丰富的内在表现力和对音色的敏感性,在细腻的音乐表现中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方仁俊古典吉他制作家介绍

  1985年考入吉林省歌剧团。

  1986年~1989年在北京诚志古典吉他学校学习。师从国内外著名的吉他艺术家、教育家陈志先生。受到更严格正规的教育。期间受严格正规的教育。期间受十几位国际级大师、演奏家们的指点,并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1986年,参加在中国吉他师资培训班,受教于日本吉他演奏家川俣腾已先生。

  1987年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中国珠海举行的“国际吉他艺术节”。

  1988年5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权威性高规格的“牡丹杯”吉他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1989年8月在家乡延吉市成功地组织举办了首届延边吉他演奏交流会。

  1990年6月应韩国吉他演奏家协会邀请,赴韩国举行个人巡回音乐会,获得极大成功,汉城的音乐会在只有国家承认的艺术家才可以进入的国家级世宗音乐厅举行,并称为“不久的将来将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出色的吉他演奏家”。

  1991年做为中国广播吉他乐团主要成员参加澳门新春艺术节。

  1992年~1993年在中国录音录象出版总社的支持下,录制出版了世界吉他名曲个人演奏专辑。

  1994年至今每年在中国各地举行多场演奏活动。并在各地进行民族音乐的采风。

  2000年整理完成了,从88年开始改编的中国作品和个人创作的作品,即将出版发行。

  2000年在韩国录制完成第二辑个人演奏专辑,即将出版发行。

  他的演奏颗粒性强,注重和追求音乐内在的语言。

  他所改编的作品都具有很深的叙述性和对话性的内涵,使原作品从另外不同的角度解释与再现一个民族文化和精神。他所创作的作品不局限在传统的写作理论上,而以现代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来追求美,并力争解开人心灵深处希望表达而又无法表达的语言。

  方仁俊古典吉他制作家概况

  方仁俊(RJFANG)先生对吉他声音的追求有独到之处。由于自身又是吉他演奏家,所以对吉他声音的研究设计制作上,都以实战演奏角度出发。身为演奏家懂得实战性的高品质声音所需要的特质是什么。他的演奏专业给予了他制作上对声音研究的正确方向,也成就了他的制作专业,使他的制作艺术修养达到能够把握声音命脉的高度。制作技术达到国际级水准。

  对于他亲手制作的古典吉他被使用者和演奏家们评为;“声音纯正、敏感、深厚、结实、细腻、声部分离度高、有回味性”。特点是;具有非常好的均衡性,具有高品质的粘性声音、丰富的内在表现力和对音色的敏感性。特别是他2000年开始研究发明的以压缩空气气动反射原理的双背板技术,更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和对声音的敏感性,以及对各声部的分离度有很好的表现,同时在声音的设计上又很好的保留了传统吉他声音的美声特质。在细腻的音乐表现中具有独特的个性。

  吉他花园专访

  吉他花园:您是1977年开始从小提琴演奏转为古典吉他演奏的,1978年开始钻研古典吉他的制作,为何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下决心要同时钻研两样艺术呢?

  方仁俊:我受母亲的影响从五岁开始学**音乐,对乐器的声音品质和音色很敏感。从提琴专业转为古典吉他演奏专业后,那个年代虽然有吉他但品质都很差,找不到能够在演奏上可以细腻表达我要演奏的音乐的吉他,从而萌生了为自己亲手制作吉他的计划。就这样开始关注当时手里有的国外吉他书籍,开始了吉他的制作研究。制作的第一把吉他远远好过当时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吉他,增加了信心,从此除了吉他演奏专业外又多了吉他制作专业。从那时起吉他演奏和制作专业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40年,制作的吉他遍及中国欧美亚洲国家。国际上非常受尊重的吉他演奏大师大卫塔南邦先生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制作的吉他被美国的国际吉他比赛多年来一直选定为比赛的奖品琴。

  吉他花园:双背板的技术为您的作品赋予了有别于传统的声音,您对于这项新技术的前景是如何看待的?

  方仁俊:我所发明的双背板技术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用双层背板技术,它不是仅仅两张背板合起来形成的那么简单。一个乐器最基本也要具备的是能量和质量。声音品质上:首先均衡性要好,这是最重要的一环;声音要有粘性;爆发力要强;抗冲击力要好;声音要舒展;具备一定的音量;各声部声线要清晰,通透,具有美声效果;和声要具备合理共振效应,以及扛得住和声爆发的冲击力,同时要有可爆发性等等。

  那么我发明的双层背板技术,在上述很多需要所具备的条件上,比传统的吉他相比(是指在按我的技术所赋予制作的情况下)要高出差不多30%的能量和质量。除此以外更具有声场性的效果,反射角度大。目前很多双层背板式的吉他并非是使用我的技术的制作,也有国内外制作者模仿我的双层背板技术制作,但都不得其中道理,所以效果远远达不到我所设计和制作的真正意义上的双层背板吉他效能。

  最新升级的这技术与之前技术又有很大的不同,这技术从研究成熟正式制作到现在06年16年里已经技术升级了9代了。这项技术也是一种传统吉他的革新吧。由于传统吉他有其优点,但也有其不足的地方,我出于改善提高传统吉他的声学品质为目的而研究发明的,对这项特殊的技术由于有其特有的声音特质,又不失传统吉他的声音美学,所以一直都比较受关注。

  吉他花园:您不仅在制作上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同时您也是位杰出的演奏家,作为演奏家的角度,您觉得什么样的吉他能给予演奏者最大的发挥空间?

  方仁俊:问到这个问题,我作为演奏家和制作家是最深有体会的。我演奏与制作两个专业互相帮助非常大,非常互补。国际上大多数制作家,基本不大会演奏,对吉他声音的判别也有很大的误区。制作的人即便会演奏,但演奏水准并不高,缺乏专业舞台的演奏经验,很大方面不知道演奏者需要什么声音,很难在设计和制作上把握声音的命脉。所以制作者在判别所制作的吉他声音品质时,需要找演奏者听取意见。这演奏者与制作者之间就产生传递和感悟的屏障,是无法准确的感知和把握的。而演奏者又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制作吉他。

  对于我自身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了,演奏与制作上不存在任何感知的屏障问题。至今在国外的独奏音乐会,和其他乐器及声乐家们同台音乐会也有七十多场,深知实战上吉他演奏需要什么样的声音。

  那么现在回过来说下本题的话题。我看过的从过去历史到现在的吉他太多了,感受最多的是目前国际上很多制作者们只顾制作吉他,但对演奏者所需要的并没有关心到位,或是说没想到过这方面的问题。不论哪类乐器的制作者,首先在设计和制作上要帮助演奏者更好的表达出音乐语言解释能力,制作这样的乐器才是合格的制作家。但大多制作者所制作的吉他,使演奏者作为劳动去演奏!使用这样的吉他变成是一种劳动,这样的制作在概念上就有问题了。这样的吉他不仅吉他在挑琴弦,琴本身设计制作都存在的问题,让演奏者花费不少的时间到处寻找合适于的琴弦,由于所制作的吉他在均衡性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演奏者不得不在演奏中顾及所使用的吉他的品质,使得演奏者无法很好的发挥和交代音乐的语言。

  

看过方仁俊古典吉他制作家

13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