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名人的友谊故事
现代名人的友谊故事
叶石荪(1893-1977),原名叶麐,字石荪,以字行,四川古宋人,是文学史上一位久已湮没的学者、心理学家。其事迹不彰,鲜有文章名世,以致人们只能从他人口中零星地获得些材料。然而,笔者近来发现,朱自清的日记中有五十余处关于叶石荪的叙述,故特将二人交往的相关史实钩沉如下。
人生初相见,历久成故交。朱自清与叶石荪相识于母校北京大学,朱自清1917年由预科转入哲学系本科,一年后叶石荪考入同系,成为上下级。三十多年后,叶石荪都还记得少年初见时朱自清的模样,“……他与我同是新潮社底社员,因此彼此都知道。我只在听胡适之先生,或梁漱溟先生底课时,在人丛中偶尔看到他。他是一个矮小的人。白白的一张脸。一个很高广的前额,浓眉。在浓眉之下,透过眼镜,我们可以看见一双难以形容的眼睛……一个不大不小,正直的鼻子。两片薄薄的嘴唇。他的举止安详,态度从容,说话缓慢。声音带一点扬州腔调。”(叶麐《悼佩弦》)但由于没有共修的科目与年级的隔断,二人求学之时并不熟稔。
友谊的生长,始于清华园。朱自清1925年到清华学校新设立的大学部任国文教授。叶石荪则在1930年留法回国后就聘清华大学理学院教授。1932年之后的五年里,二人都寓居北平,与一班良师益友同在清华园内谈文论艺、商讨学术。
携友访古碑,冶情山水间。1934年2月25日,朱自清偕夫人陈竹隐,邀叶石荪前往北平北郊的树村访欢喜老墓碑。游毕,朱自清在当天日记中录:“下午与石荪、竹隐同至树村,访欢喜老墓碑……此游甚畅,但石荪心中有事,颇不能释耳。”〔《朱自清全集》(第9卷)〕后来朱自清在《欢喜老墓碑》中亦提:“直到去年夏末秋初,一个朋友为了一个什么人苦闷得走投无路;我们夫妇想起树村,便约他去走走,解闷儿。”“一个朋友”指的就是叶石荪,让叶石荪不能释怀的应是叶个人婚恋的曲折。叶石荪的第一位夫人是他留学后相偕归国的法籍女子。1933年,叶夫人因思乡心切而急欲返法,有朱自清1933年4月7日日记为证:“下午访石荪,承详告其夫人将回国事。又述其伉俪平日生活经过。大抵石荪人甚诚笃,然太注意琐碎处,致其夫人觉处处受干涉,此殆因其从艰苦中来而然。余自问亦颇有此病,竹亦谓应当改之。石荪仍盼留其夫人,但难也。”送夫人归国后的叶石荪在朋友的说合下重又结识新恋人,但经过颇为坎坷,当中的诸多隐情朱自清都悉数录在1933年下半年的日记中。正因如此,朱自清夫妇才约叶石荪访古寻幽,体味“欢喜老”旷达超脱的心境。
与此同时,二人还同游松堂。朱自清在1935年的散文《松堂游记》中说道:“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朱自清《松堂游记》)在1934年6月30日日记中记,“昨夜大雷雨,颇怅怅,因定今日往西山松堂也。幸早间放晴……石荪夫妇同来。石荪谓少年时兴致好,一来必携棍游山,今不能矣,余以为然”。(王瑶《朱自清日记选录》)由此,朱自清文中提到的“S君夫妇”即叶石荪夫妇,此时结束跨国恋的叶石荪已另觅得佳偶,喜结良缘了。早在出游的五天前,朱自清就发出邀约,“访石荪,并送《蕙风词话》,约去松堂住三日”。这逆境时的相扶与得意时的同欢,可谓是“益友”所为。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学术上的切磋拉近了两人的关系。朱自清在1933年1月15日记,石荪评其《给亡妇》文。《给亡妇》是朱自清哀悼亡妻武钟谦的怀念文,是倾心泣血之佳作,即便如此,叶石荪仍大胆直言朱文过于雕琢,“前半似有用力痕迹”;1934年9月4日,叶石荪拿来一篇论文共赏,朱自清在当日记道“文章不错,但风格颇欧化”,这篇论文是叶石荪的《由心理学的观点试论小说中景物底写法》,谈论的是小说问题与心理学的关系。论文语言的欧化风,对崇尚“作文如说话”的朱自清来说,殊难苟同。朱自清毫无隐瞒地直接评述“我不喜欢这种不自然的风格”。两人相互之间的这种直言不讳,可谓是“诤友”之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朱自清1933年8月2日记,石荪“劝勿为《大公报》作稿,此等稿几于人人能作,又雨公未必愿我等为其作稿”;12月26日,叶石荪指出他人文章中有讽刺朱自清的地方,为此朱自清立誓“以后当埋头治学,不谈时髦问题,亦不谈大问题”,可见两人这时已互为“知音”。
人生大事件,彼此同休戚。朱自清在1934年6月20日记道,“晚入城参与石荪婚礼,济济一堂有二百余人,晚归”。这婚礼是叶石荪与邓昭仪的新婚典礼,在北平撷英番菜馆举行,朱自清作为好友自然不会缺席。1935年9月1日,朱自清记“至丰泽园赴张志和宴会,是为送别石荪,冯芝生和林培春亦在座”,这是送别叶石荪的宴会,此时叶石荪将赴欧美考察,并担任中外文化协会理事长。(《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名录》)叶石荪于1936年离开北平,相继到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朱自清也在1936年8月19日记“石荪将到山东大学任教授”。自从叶石荪去他处谋教职后,朱、叶二人便相隔甚远,无法经常相见了。
抗战爆发后,朱自清随校内迁昆明任教,叶石荪在西南地区教书。1940年7月,朱自清前往成都休假兼做研究,与妻子在蓉居留一年左右。〔《朱自清全集》(第11卷)〕1941年10月,朱自清结束休假,在返校途中经过乐山,看望了叶石荪、朱光潜、杨人楩等旧友。(颜林《朱自清先生在叙永》)相隔五年后,老友再次相聚,皆是喜不自禁,堪为“挚友”。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猝然离世,文艺界人士扼腕唏嘘,深切怀念。叶石荪为亡友撰写忆念文时称,二人是“能够相知”的“知己”,回顾这段历经风雨的友情时,他说:“在友谊上我永远忘不了在我受人排挤时,他劝我按下愤怒,不要失掉我们的风度。我忘不了在我要批评朋友底作品时,他劝我顾全友谊,只提出自己的主张。我忘不了六年前在我将离开成都时他提着一瓶茅台酒到我的寓处来,说不能约我吃饭,只能共饮几杯的那一番盛意。我更忘不了两年前在成都某朋友底庭院中,我们两人促膝谈心,他鼓励我的那些话语。那真是‘君子爱人以德’。”(叶麐《悼佩弦》)作为四川地区北大同学会理事长的他,还在成都的追悼会上沉痛追念故人:“朱自清先生之死,在教育上是丧失了一良师,在文学上还丧失了一巨星,在领导青年、在推动社会进步上讲,尤其感到朱先生的早逝,更是极大的损失。”(天飏:《纪念青年的导师——记朱自清先生追悼会》)
鲁迅曾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朱、叶二位先生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彼此间亦师亦友,肝胆相照,书写真性情,缔结真友谊,是为莫逆之交。
经典名人的友谊故事
1、生死之交的故事
诗人郑少谷与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谋面,却彼此倾慕,忽悠赠答。郑少谷曾有诗赞王子衡:“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意思是:当王子衡讲评诗歌时,就是鲁国孔子的弟子听了,也会如春风。
后来郑少谷死了,王子衡惊闻噩耗,哀伤至极,他不顾千里奔波,特地赶到福建,为他办理丧事,宽慰亲属。
2、“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3、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
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恩格斯从事着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列宁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时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5、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俞伯牙,这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他在深山老林里弹琴的时候,来了一个打柴人叫钟子期。俞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说了:“峨峨兮若泰山。”俞伯牙心里很惊讶,因为他心里正想表现高山呢,就被听出来了。俞伯牙心想:我换一个主题,我表现流水,看你还能不能听出来。谁知,钟子期一听,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不管俞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音乐表现的内容。于是乎两个人就成了好朋友,成了知音。但是,没多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痛失知音,伤心到极点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琴给摔了,发誓永远不再弹琴。这个故事后来就形成了“高山流水”的成语,形成了“知音”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
友谊的名人名言
1.我们要竭尽全力来保卫我们的名誉和权利。——彭托皮丹
2.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培根
3.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马克思
4.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中国谚语
5.你通常会发现自己跟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人在一起时反而话更多。——帕菲萨
6.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
7.友谊也像花朵,好好地培养,可以开得心花怒放,可是一旦任性或者不幸从根本上破坏了友谊,这朵心上盛开的花,可以立刻萎颓凋谢。——大仲马
8.坎坷的道路上可以看出毛驴的耐力,患难的生活中可以看出友谊的忠诚。——米南德
9.选择朋友要冷静,不可操之过急,断交更要慎重,能对你开怀直言的人,便是你的挚友。——约翰逊
10.因为有利可图才与你结为朋友的人,也会因为无利可图而与你绝交。——塞内加
11.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认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西塞罗
12.想与所有人交友的人,不是任何人的朋友。——普菲费尔
13.当你身处顺境,只在接受邀请才来访,而当你身处逆境时不邀自来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奇奥佛拉斯塔
14.择友勿急躁,弃友更须三思。——富兰克林
15.我服从理性,有必要时,我可以为它牺牲我的友谊,我的憎恶,以及我的生命。——罗曼·罗兰
16.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
17.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慧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薄伽丘
18.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欧里庇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