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

时间: 新华 六年级作文

写作文有很多好处,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写作技能。如何才能写出优秀的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这里给大家分享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春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在这些节日时,各个地方都进行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家乡中,我最喜欢的风俗习惯,就是端午节的包粽子。

每当剥开粽叶,晶莹剔透的三角形的粽子映入眼帘,谁见了不咽几口口水?吃粽子大家都会,而包粽子却没有什么人会。我很庆幸,包过一次粽子。

那一天的端午节,奶奶大清早就去菜场,买来了粽叶、糯米、肉等。东西买回来了,大家就忙开了。奶奶忙着洗粽叶,妈妈忙着洗米、洗菜,爸爸忙着切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开始包粽子了,我发现包粽子在她们手里十分简单。我站在那看,自认为很懂,在旁边指指点点,说着自己认为的方法:“这个要包松一点,那个少放点米,要不然绑不紧……”

看着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拿着粽叶,我还不知道怎么包。偷偷看着妈妈怎么包,将粽叶卷成甜筒样,放调好的米和馅,加一片折的叶子覆盖在上面,捆绑好。我一步一步学着,凭着股聪明劲,我还真做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粽子。

妈妈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错,等会儿你就尝尝自己的杰作。”

粽子下锅了,我还特意给自己的粽子做了记号,想着吃自己包的粽子。约摸过了一个小时,奶奶说:“好了,好了。可以吃粽子了。”

我赶紧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出来,咦,怎么像个蛋糕一样,是散开的?

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看你还吹牛啵?做什么事都没那么简单的。”

从此,做什么事,我不再自以为是、指手画脚了。经过这个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否则就会出丑的。因而,我更喜欢上了端午包粽子这个风俗习惯。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

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小区附近走步。

虽然这是小区的附近,但人们也放起了烟花,有黄的,有粉的,还有一部分的人放着鞭炮,一些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拽着大人到处跑。还有一些小孩子吵着让大人给他买吃的、玩的。一个人少的小城市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温馨又热闹的小村庄。

但人们干的最多的事包括我们就是走百病了。走百病的意思是走一走步,能把病消除,还能青春常在。妈妈不爱出门的人这回也跟我和爸爸一起出门走步了。可光走步还是有些太无聊了,所以一些人在走步的时候买了一个孔明灯来放。因为孔明灯太危险,所以我没有买,只能看着他们放。刚飘起来还歪歪扭扭的,可到了高处,和别的孔明灯一起,再加上那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好像来到了自己喜欢的小说里。最后,我还是买了一盏灯。买完灯,恐怕不止到一百步了。

回到家里妈妈把汤圆下到锅里,妈妈用勺子让它们在锅里转,汤圆的白色外衣轻轻地抖着。把它们盛到碗里,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跳跃。

第二天我被闹钟吵醒,我往窗下看,地上都是昨天放鞭炮留下的纸。桌上放着白米粥,妈妈也化好妆去上班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3

我的老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自从我们在外面买了房子之后,就好多年没回老家过年了。爷爷奶奶很想我们,便邀请我们回家过年。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早早就贴上了红对联,挂上了红灯笼。放完鞭炮后便回老家了。

我们的车刚驶到村口,就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过节的气息。大人们有的在杀猪有的在宰羊,还有的在挂年画、贴“福”字。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大人叫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回家吃饭了。我回到家中,看见了一顿琳琅满目的晚餐。有“剁椒鱼头”据说里面放了很多的辣椒。吃到越多辣椒,脸就会变越红,表示你新的一年里会红红火火,年年有余。还有“蒸馒头”,吃了就表示新的一年里会蒸蒸日上。吃饭时大家互相敬酒,说一些吉祥的祝贺词。爸爸先向大家敬酒:“祝大家在新年里能恭喜发财,万事如意。”“我也祝大家在新春里能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叔叔说。于是我们在大家的祝福语中其乐融融的吃完了晚饭。

吃晚饭后是我们这些儿童最期盼的时刻,爷爷奶奶一次给了我们两个大红包。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因为我们这次考试考不错,所以额外给了我们两个大红包。

看着这幸福的场面,我略有所思。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以前大家吃了年夜饭之后就出去打牌,生活很单调。而现在大家不仅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也提高了,这真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农村啊!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4

我们溧阳有个习俗,新年来临前,家家家户户都“请祖宗”。我家也不例外,我们会请“老祖宗们回家过年”,俗称“请祖宗”、“做羹饭”,这是一种祭祖形式,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请祖宗”的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每年我都会跟着爷爷、爸爸一起“请祖宗”。爷爷告诉我,“请祖宗”是为了祭祖、怀念祖先、先人。奶奶负责准备好祭祖的食材,有猪头、雄鸡、鲤鱼、肉圆、豆腐、青菜、萝卜丝、小团子、苹果、酒水、碗筷、小酒杯、蜡烛一对、香一把、香炉……我和爸爸按照爷爷的指示,把八仙桌摆到大厅正中间,桌子上方放一条长凳,然后左右两边各放一条长凳,下方不放凳子,地上放一个草蒲团,磕头用的。爷爷把食材、器具摆放到桌子上,一眨眼的功夫,一切都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爸爸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东西。爸爸娓娓道来,准备的这些材料都是有讲究的,都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的。食材一般是“三荤三素”,三荤一般是鱼、肉、鸡,三素一般为豆腐、青菜、萝卜。还会有猪头、猪手、猪尾巴,鱼必须是一整条鲤鱼,不扣腮、不去鱼鳞,鸡必须是雄鸡而且要会打鸣的。我听得全神贯注,不时的点头。

爷爷开始主持仪式,他先把香炉上的蜡烛和香都点着,大家要保持严肃不能说笑。接着,爷爷拿了几个元宝在大门口点然,一边点元宝一边嘴里振振有词的说:“老祖宗们,回来吃年夜饭啦!”话音刚落,我看见爸爸开始给“老祖宗们”倒酒。桌子的三面,各放着三个酒杯、三副筷子,爸爸倒好一次酒就磕一次头,一边磕头一边嘴唇不停地念叨着。爸爸磕完头,我就立马跟上去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祈祷老祖宗们保佑我们大家平平安安、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酒过三巡,爸爸给“老祖宗们”添饭。我和爷爷在大门开始烧元宝,爷爷一边点元宝一边说:“老祖宗们,拿去用啊!”我不停地把元宝放进去。爷爷说:“烧元宝时要虔诚,元宝要慢慢烧。不要用木棍去挑动元宝,否则会弄破元宝。很快元宝都烧完了,“老祖宗们”都拿到了。这时,我听到爷爷在说“老祖宗们,吃完饭,慢走啊!”我抬头看到,爷爷一边说一边在挪动长凳。

夜幕已经降临,“请祖宗”也接近了尾声。我若有所思,“请祖宗”虽然是传统风俗,但是在举家欢庆之日将老祖宗们请回家,是对祖宗先辈的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同时,爷爷和爸爸的祈祷,是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我们后代平平安安,是深情的祈福祝愿。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5

今年,我们破例到乡下奶奶家过年。

“开饭了!”奶奶大声喊道,我从房间走了出来,这时,哥哥突然惊奇地说:“咦?外婆,您平时不是很节约吗?今天怎么……”我这才注意到,从房间到大厅,从楼上到楼下,凡是安着灯的地方,都金碧辉煌。

我非常诧异地问:“奶奶,您这是唱哪出啊?”

叔叔开口解释道:“这啊,是在辟邪哩,相传,古时候有个‘年兽’,常常来吃百姓,后来,人们知道它怕响、怕光,就放鞭炮,点灯笼。这个风俗啊,就一直延续到现在。”“喔!”我们恍然大悟。

吃饭时,我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人们专挑一种叫“芥菜”的东西吃,两大盘芥菜一会儿就零星无几,但却很少去碰那盘美味的红烧鱼,等到那盘鱼只剩一截鱼尾的时候,却被奶奶端进了厨房里。我正纳闷呢,叔叔便向我们解释道:“为什么我们都爱吃芥菜呢?因为,芥菜的‘芥’的谐音是‘戒’,如果把芥菜吃光了,那就代表你在一年中的毛病、缺点都戒光了。而那盘鱼嘛,则是表示了‘年年有鱼(余)’,意思是:一年之中辛辛苦苦锝来的劳动果实并没有一下子用完,而有一些保存了下来,年年都如此,就积少成多了。”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6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地人俗称过年,我的家乡中卫,也不例外。

中卫人最看重过年了。

腊八是过年的前奏,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在腊八饭里就全表现出来了。腊八这天用米、面、花豆、肉、蔬菜等做成美味的“腊八饭”(俗称和和饭)。腊八这天也是当地数九寒冷之时,“腊八的雪,老鼠的药”,如果这天降了雪,就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和丰收。俗话说“吃了腊八饭,汉子跟上婆姨转”,这意味着,过年的活动也就开始了,过年用的衣物、食品全由家庭主妇操劳,男人碾米磨面,女人扯布买线,拆洗被褥,缝制衣帽,家里人杀猪宰羊,购置年货,宁穷一年,不穷一日。

“腊月二十三,灶老爷上了天”,这一天是祭神的日子,也叫小年,家家都把灶神换成了新的。

从年三十起,商铺的工具、用具洗干净封存起来,戏班、皮影在年三十反串唱几天。

大年初一,各自在家里给神明、祖先牌位磕头,给老人拜年。大人给小孩发压岁钱,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吉祥、喜庆的对联。街坊见了都要问声“过年好”。

初五家家早上吃饺子,叫“填穷坑”,意味人们穷怕了,吃了干饺子耐饱,表示全年不挨饿。

初七,当地人叫“人七日”。下午家家必定吃长面,叫“拉魂面”。

过年的高 潮是在正月十五,从正月十四起,连续两天,立灯架,耍社火,灯架多是牌坊式的,灯面彩绘神佛、三国、西游记等故事,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在一些街口巷道还有泥塑判官,下跪着秦桧夫妇像,泥塑腹空,一点燃烟煤,七窍冒出烟,说明了中卫人爱憎分明。

民谚“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干”,这一天黄昏,家家门口点燃干柴,大人小孩从火堆上反复跳过,嬉笑耍闹,火熄之后,灰烬用铁锨撒向空中,火星乱舞,近似礼花。

正月二十三一过,年事算是忙完了,人们便又学习的学习,工作的工作,春耕的春耕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7

谁没有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每个人的家乡虽然不一样,但对家乡的热爱却是相同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粽子主要的材料是糯米和竹叶。甜的要加入豆沙、花生和红枣,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巴等。首先用两片竹叶卷成锥形,然后放入米和馅,用筷子插几下,使米和包馅更结实,再封口。口要封成三角形的,最后,用草绳把它梱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端午节时,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挂上菖蒲、艾草,可以驱赶蚊虫,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可以驱邪。划龙舟是端午节才有的比赛。几条龙舟一字排开,哨声一响,几条龙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先划到终点,并夺到旗子的队伍就获胜了。那是多么精彩的比赛呀!

除了端午节以外,我家乡的春节也很让人喜爱。每到春节前,人们会络绎不绝地到人山人海的市场办年货。每个人的篮子都装得满满的,有开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鸭、鹅、鱼、猪肉等,有烟、酒、巧克力等礼物。在家里,大家忙个不停,手拿扫把,脚踩椅子,爬高爬低,把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年新景象,大家都为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始而忙碌着、快乐着。不用说我们小朋友是多么喜欢春节的到来了。

我爱家乡的风俗,更爱家乡的亲人!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8

我的家乡在河北蠡(li)县,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这里没有什么好的景致,只有挺拔的白杨怀抱着小小的村庄。但是,这里的地是亲的,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这里的人是亲的,因为这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大叔、大婶、表哥、表姐们……虽然我的家乡并不美,但是我爱我的家乡。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人们也富起来了。家家户户有了彩电、冰箱、摩托车,有的还盖起了二层楼,生活简直是芝麻花开节节高。然而,伴随着这大好形势,出现了许多让人惊讶、不解的事。

去年寒假,我们一家回老家过年,刚到家住下,就赶上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病逝了。她的儿女们为她操办丧事,可真够忙乎的。出殡那天好不气派,光送葬队伍就拉了500多米长。队伍前面的吹鼓手们,个个摇头晃脑吹奏着哀乐,“入情入景”,可起劲了!接着是八个壮汉抬着一个刻着花纹的木棺材。棺后面是头戴白帽、身穿白衣、腰系麻绳——披麻戴孝的孝子们,他们举着灵牌。撒着纸钱,还一步三磕头,那哭声、哀乐声、炮声汇合在一起,几里外都听得到。

着,又一群人过来,又一件“新鲜”映入眼帘。只见几个着用彩纸糊起来的“童男童女”、“金山银山”、“肥猪肥牛肥羊”,还有现代化的“彩电”、“冰箱”。听妈妈说。这些是供死者在阴间用的,都要在坟头烧掉。我感到纳闷:死人还用得着这个?

送葬的队伍走过去了。这仪式还没有完。晚上,又摆了二十桌酒席,请来吊孝的人享用。这样一连闹了三天三夜。

那天我问妈妈:“那老人活着的时候怎佯呢?”妈妈告诉我,老人家在世上时可受了许多罪,她辛辛苦苦把儿女养大,她的儿女却都不孝顺她,她一个人独住一处无人照顾。我听了更不理解:这么一次葬礼,少说也得花几千元.怎么这么挥霍?与其这样,不如在老人生前好好侍候。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农村红白喜事家家都这样办,有时还互相攀比,看谁家最阔气。难道大家富了,钱就可以大肆挥霍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到了家。不久就听说县里已成立了“风俗改革委员会”。是啊,家乡这个风俗是应该改一改了。我多么望家乡人民都能够富裕不忘“勤俭节约”呀!这样,我将更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人们。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9

我的家乡位于深圳市,南头沙河珠光村,我家乡的春节可不是派了利市就算了的,还有许多习俗呢。

每到了年三十晚,我家乡的风俗就是吃盆菜,实际上盆菜就是鸡啦,鱼啦,虾啦,鸭啦,和各种肉丸拼在一起,在上一些汁。 这样大人一桌,小孩一桌,大人呢,喝大 酒,车大炮,谈天说地。小孩就把吃的当玩的,飞来飞去,就像打仗一样,我每一次吃的都不是很安分,老是在玩也没吃多少,所以每次吃的不是很饱的是我们,吃 的剩的最少也是我们。

吃完了饭,就到了大人发利是,我们小孩每次拿完利是就在那里比谁多,看谁的最高,最高的可以有把一个人的最少钱的利是据为己有,不过,要是有人出“阴招”,把空的也摆上去的话……呵呵,那后果会不堪设想,难免过一顿被K。

发完利是就到了我们小孩最喜欢的时候了,就是放烟花,在放烟花之前,我们就先把烟花商店像鬼子进村一样来一个大扫荡,然后就风风火火的上6楼天台。 我是里面最调皮的一个,拉着冲天炮,对着人家对面的衣服打一个个的大黑大洞然后就给人骂一 顿。表哥很喜欢欺负那些怕烟花的人,就比如表姐怕烟花,就冲到一边去,表哥就把一个黑蜘蛛丢到表姐的“必经之路”,表姐刚刚冲过去的时候,只听啪的一声, 表姐就不省人事了。

当我们放完烟花后,就又风风火火的下来了,吃那个所谓吃了可以全家团团圆圆,合家欢乐的……汤圆。我感觉那家伙又粘又难咬的死人汤圆为什么全家都爱吃?咳~真是不知所谓。

不过,我不喜欢吃汤圆不代表我不喜欢过年,过年这个东西,又可以收钱,又可以吃盆菜,还可以放平常不给放的烟花找乐,我看还是过的好。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来说一下我们家的春节风俗。

每当过年的前几天大街上便会非常热闹,市场里的商店都打扮得红红火火,有各式各样的灯笼,春联,红福,年画等。有些店还准备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放的鞭炮,鞭炮的种类也有很多,有摔炮、烟花、响炮、冲天炮这些是小的,还有大的鞭炮,有卷炮礼炮等,市场上更是人山人海,有的人这里买了一大包那里买了一大袋,像是从市场白拿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是啊!辛苦了一年。该好好犒劳一下家人了。

每当过年的那一天,路上会变得香气浓郁,走在路上你会闻到各种香气,因为每家每户都在准备年夜饭的菜。晚上在吃年夜饭之前,我们会点上蜡烛,祭拜死去的亲人,让他们也来吃我们亲手做的年夜饭。我们还会给他们倒酒,烧纸钱,希望他们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对呀,祭拜了他们以后,就是吃年夜饭了,一整桌美味佳肴,看得我眼花缭乱,手中拿着的筷子,不知该如何下手。吃好年夜后是放鞭炮环节了,我们会把买来的鞭炮放掉,那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天空中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次第绽放,变成了花的海洋,光的世界。之后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了,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风俗,令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一样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能够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细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我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2

甘肃的面,一绝!

厨师端来我已等候多时的面,“牛肉面”我的最爱,凡是亲戚、朋友尔等要来甘肃,我是一定会向他推荐的。红油飘香,牛肉紧实而绝不会发干,白萝卜、蒜苗末,与黄亮黄亮的面所配合,是西北人民朴实坚强的结晶,是西北人民的爽快豪情,香的教你咂嘴,辣的使你爽快……

不管是平时生活或是过年节日,面是甘肃人桌上不可少的。记得我第一次吃这样“西北的美食”还是两三岁,奶奶端来臊子面,从满是香汤的碗中挑出一根均匀饱满的面来,只见面越拉越长,我因怕烫,不敢一口吃下去,只能咬住一头慢慢将面吸入口中,那一刻,我眼中发亮,嘴里不说话,好似是“此面只应天上有”的惊奇。那一刻,勾起了我对面食的向往。

年,一个人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人们无时不在欢乐之中,而在离新年还有几小时的下午,不妨来一碗凉面吧,口感弹牙,清爽,上面加两勺辣椒油与小菜,口味也是惊艳的很。

甘肃,一片在高原上的土地,它孕育那样豪放的情结,激发了人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就是这样才会有这样美味且朴实的民俗。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3

我的家乡在银川。这里有踩高跷、跑竹马、浪头车和跑旱船?今天我就来介绍我最喜欢的风俗踩高跷。

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艺人们要到县城闹红火。县老爷知道后,便想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吊桥吊起,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艺人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准备进城的钱。谁知县太爷又将过桥费提价了,艺人的儿子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制造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遍。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艺人都依样绑上高跷,越过护城河,进了城。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大年初一那天祖父母、父母和我有幸看到了踩高跷。高跷艺人们身穿红衣服,下面穿红裤子,衣服和裤子上面都缝上了金色的边。小丑头戴红色瓜皮帽,身穿红色的中国服装,并且背了一个灰色的包,但是裤子的颜色十分特殊:一条裤腿是红色的,一条裤腿是米色。所有人的脸上都画着小丑妆,并且人人身怀绝技。一开始小丑就来表演踩着高跷倒着走路,倒着走后不忘再加一个跳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动作。随后,高跷艺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有的人倒立,有的人单手支撑转一圈后下腰,还有的人向前翻了个跟头。不管怎么做,所有人都是在踩着高跷的时候做。最后一个高跷节目也是最精彩的一个压轴节目。只见有四个艺人开始下腰,小丑倒立不动,剩下的两名艺人倒立走路,以S型的方式绕过四名艺人和那位小丑。他们获得了许多的掌声。看得我们直叫好。

妈妈说,以前的高跷都很矮只到妈妈的小腿,现在的高跷可以到她的膝盖。听到这里,我就赞叹到,现在的艺人技艺可谓是越来越高超,更加获得人们的喜爱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4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可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端午节这天可是要吃粽子的。端午节的前一天,我们准备好了包粽子的材料:糯米浸泡2 至3小时,粽叶清洗剪去梗,用开水煮五到八分钟,粽子的馅料可丰富了,有芝麻、花生配猪肉的;有红豆黑豆配猪肉的;也有栗子配猪肉的......我最喜欢栗子味的,所以每一次我都叫妈妈买很多很多的栗子。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边示范边解说:先取两片粽叶一头一尾的反方向重叠,放入一小碗米,用手指在米中间轻轻划一字,放入1到2勺馅料,再放入一小碗米,盖住馅料,然后把外端粽叶往里折叠,并向后折去。包好一端,再以同样的手法包好另一端。在我们家是用竹绳绑粽子的,把竹绳的一头插到粽叶里,再绕着粽子绕两圈,绳子不能过紧或过松,以轻扯不移动即可。

听妈妈说的可轻巧了,可一到我操作时,不是米在跟我作对,就是粽叶在打架……我把这些馅料弄得满地都是,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成一个像样的粽子。看着包好的粽子,我疑惑地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非要包粽子吃呢?"妈妈说:"包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极力主张联齐抗秦,但他意见不但不被国君采纳,反而被罢了官,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5月5日这天,屈原投江自杀。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粽子),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今天,这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早上,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艾草或香茅,以此驱邪祛病。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端午节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5

春节那天鞭炮声不绝于耳,家家都在门上贴起了红对联,挂起了红灯笼,还吃起来团圆饭,我家也是如此。

除夕这一天,接近傍晚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开始忙碌。爸爸负责贴对联,妈妈负责带弟弟,爷爷负责洗菜,我负责拼凑灯笼。

我把那两包扁扁的红灯笼拿出来,打开包装,一堆零零散散的灯笼零件掉了出来。我翻开说明书,开始了漫长的拼凑过程……

奶奶开始烧菜了,那一阵一阵的香气扑鼻而来,让我忍不住想去偷吃一口。奶奶烧的菜吃了,我一边想一边做灯笼。当时太阳还挺大的,我擦了擦豆大的汗珠,一个灯笼组合好了又开始另一个……

时间转瞬即逝,开始吃团圆饭了。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在吃饭之前都能收到爷爷准备的红包,收完了才开始我们的年夜饭。

奶奶烧了好多的菜,有红红的清蒸大闸蟹,绿油油的莴笋,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大人们喝酒,小孩喝饮料,互相说着祝福的话,家里笑声不断。啊-突然感觉活着好幸福啊。忽然,我两眼放光,看见了一块瘦肉。我动动筷子,一伸,一夹,一放,吧唧吧唧唧,真好吃啊!我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吃完了饭,我打了个饱嗝,放下碗筷,走上了楼。

我上楼没多久,爷爷就开始放鞭炮了,我们家放鞭炮总是比别人家要早,爷爷说是因为弟弟会害怕,所以早一点放掉。

这就是我家的过年,你们也是这样过年的吗?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6

我的家在农村,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元宵节的走会。我们村分为三个排:中排,东排,西排。每年的元宵节,都要走会,一般是三天,正月十五中排走会,正月十六和正月十七是东排和西排。这三天,全村人都会出来参加,加上来串亲戚的、看朋友的.、还有三里五乡来看热闹的,真是人山人海,把大街小巷捂得严严实实。

为了这个会,一进腊月,村里人就开始忙活,打扫卫生,屋里屋外,屋前屋后,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所有的东西都焕然一新。还要备足年货,招待亲朋好友。街道要张灯结彩才能显示节日气氛,村里的能工巧匠大显身手,制作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街道两旁,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非常壮观。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早晨,每户人家都把自己做好的手工艺品拿出来展示,我们家也当然不例外,我奶奶做了几盆花:有玫瑰花、菊花、牡丹等等。一大早晨就摆出去了。各大队都有熬夜浇的冰山,其中有一个像佛祖,给他画了眉,画了眼,画了鼻,画了嘴,活灵活现。还有一些老奶奶们粘的花桥哦!大早晨会里的喇叭就开始吆喝了。八点钟正式开始。先是各排的大鼓聚在一起,鼓手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把鼓敲得震天响,显示着各排的气势,小山村也在鼓声中沸腾了。各村的表演队也上场了,扭秧歌的,跳舞的,练武术的,隔不远就一个场地,观众们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我好不容易挤进去,正赶上一群小孩子跳舞,那天真可爱的表情,真是萌呆了!如果表演的好,还有奖励,烟、糖、瓜子装上一袋子,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街道旁有各种摆摊的,卖糖葫芦的、棉花糖的、烤肠的、各种小玩意的,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到了晚上,戏楼上就开始唱戏,敲锣打鼓,连唱三天。

看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眼馋吧,那就来我的家乡作客吧,我们热烈欢迎哦!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7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买菜,突然我看见今天理发店的人似乎非常的多,有些人宁愿排着队也不愿意离去。我有些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要在今天理发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吗?”爸爸听了我的话笑着说:“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所以都要理龙头,我一下子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缠着爸爸问个不停,最后爸爸被我问得实在有些不耐烦了便对我说:“回去以后你问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二月二,可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房把龙唤醒,然后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一条灰龙,早餐要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着院子撒一圈,传说是为了辟邪。”不知不觉中奶奶讲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

回到了家我又问爸爸:“除了关于二月二的风俗,还有没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说:“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你想不想听呀?”我说道:“我当然想听了。”于是爸爸开个绘生绘色的讲到:“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玉皇大帝大怒,于是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龙王实在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偷偷下了一场雨,被玉皇大帝压到山底下,山前面还写了几个字:要想龙王出,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报答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却没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却没有扎紧口袋,于是将黄灿灿的玉米掉了一地,人们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人们就这样救出了龙王。”

虽然这个习俗只是一个传说,但是却代表着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今天我不仅了解到了风俗习惯,而且还知道了神话故事,这就是我们的二月二,你愿意来这里感受一下吗?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8

正月里,中国农历的春节,在这个万众欢欣的时节,各种各样的香味在这个月份里集中释放。有水仙花、兰花等散发出来的香味;有祭祖拜佛烧香的香味;有烟花爆竹的火药香味......

依稀记得前几年的春节,我们在老家过年。年夜饭后,大家开始放烟花爆竹。我觉得很好玩,但又胆小,害怕那火苗,尤其喜欢又怕那一声“砰”。父母亲便陪我一起,我们手里提着爆竹来到空旷的院子里,父亲先点燃一根香烟,并告诉我只需要借着这小小的火苗就可以引燃。父亲边说边慢慢地弯下腰,手中的香烟稳稳地伸向爆竹,碰到火线了,咦,没点燃,父亲非常镇定地又点了火线,然后不紧不慢地移开脚步,燃了,“砰”一声响。

而这时,母亲已紧紧地捂住着我两只小耳朵,爆炸声也变得没那么响亮,但我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吸着鼻子狠狠地捕捉那一丝爆竹燃放的气息。父亲熟练的放了一个又一个,过了一会儿,他喊着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我过去放一个。我一步一步的挪过去,心里害怕极了,父亲的鼓励给了我胆量,爆竹的'魅力也使我加快脚步走到父亲身边,他耐心地弯下腰再一次示范给我看,用肯定的语气说:“没危险,别怕,我在!”父亲的话不多,却让我内心不再慌张。点燃爆竹时爸爸就站在我身边,手伸开着,好像时刻会把我拉进怀里。我小心翼翼把颤抖的手慢慢地伸向引火线,又快速缩了回来,没点燃。再一次,火苗刚接触上我拔腿就跑,咦,没声音呢。又再一次,终于,我点燃了爆竹。

父亲脸上绽开了鼓励的微笑,母亲走过来温柔地搂着我并夸我是个小男子汉。在这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孩子,高兴、紧张、兴奋都混合在了一起。随着浓浓火药味的散开,我在这种味道里像是找到了勇气和幸福。

浓浓的年味依旧,爆竹和烟花在不停地燃放。抬头仰望星空,绚丽灿烂的焰火,伴随着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还有父亲那一双大手,这种场景在回忆中长久留存,而那年节的香味,在正月里始终散发着独特的气息。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19

读了《北京的春节》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的春节所弥漫的浓浓气息。在我们温州,有着许多和北京类似的风俗。

比如在除夕夜的这一天人们都穿起新衣服。家家吃年夜饭,享受着团圆的幸福。但在我们温州吃年夜饭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年糕。表示年年高升的意思。还有的家庭会享用我们温州的特产—瓯柑。因为有句俗话说的好:“瓯柑,瓯柑,考大官!”吃了瓯柑,就寓意着自家的小孩子长大后可以当大官啦。酒和饮料也是年夜饭中不可少的,因为家人们在一起说说闹闹,小酒可以怡情,小孩子们喝着饮料,和大人一起干干杯,别有一番风味。除夕最后一件大事就是打鞭炮,家家都拿出鞭炮,到处都是噼里啪啦和砰砰砰的声音,十分的热闹和喜庆。

大年初二,家家纷纷去拜年。元宵到了,就更加热闹了。又到处充斥着鞭炮声,这天的鞭炮是为龙灯打的,龙灯走到的地方都会平平安安。一到晚上,龙灯更好看。龙灯上的灯亮起来,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好多人跟着龙灯走。

到了正月初八,春节差不多就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了,大人要去工作了。年的气氛也渐渐散去了。这就是我们温州的春节!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0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我要讲的是我老家漯河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

腊月二十三的习俗一般是祭灶、扫尘、贴窗花等。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进行奖惩,而在灶王爷的嘴上粘上糖,他就不会说坏话。于是用糖粘上灶王爷的嘴,再把灶王爷的画像烧掉,美其名曰送灶王爷上天。

在漯河,腊月二十三这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有干爹干妈的小孩子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为什么会有干爹干妈呢?为什么要去干爹干妈家过小年呢?原来,在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去医院跑,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就会讲,这孩子呀不好养活,一家养不活,得两家一起养才能行。于是,选个黄道吉日,给孩子找一家适合的人家,磕头拜干爹妈。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孩子早早起床,穿戴一新,拿着父母给孩子准备好去干爹干妈家拜年的礼物,去干爹干妈家住一天。拜年的礼物可是有讲究的,除了过年的礼品,特别重要的是一只大公鸡,这大公鸡是孩子家人在集市上千挑万选选出来的,据说鸡冠越大,颜色越红,就说明孩子的运气会越来越好。九点从家出发,到干爹干妈家吃中午饭,然后待到下午四五点,这才回家。这就代表了孩子在干爹干妈家过了小年回到了自己家,圆了孩子两家养的说法。有些孩子养上三年就好了,有些孩子要养到十二岁才能行,这以后干爹干妈就变成亲戚,逢年过节去拜年走动。

这就是我们漯河过小年的特殊风俗,是不是不一样呀,你们那里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1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与著名的横店影视基地相邻。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儿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小时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感受家乡的那些风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们那儿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们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出发前我们还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点上火,一家人围着火堆一边抖抖衣服一边转,而后用双手捧着烟气在面前做几个洗脸的动作)以示对佛祖神灵的崇敬。然后驱车赶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岩祭拜天神。

这习俗与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异。天色未明,方岩山上却是灯火辉煌。我们耗费三四个小时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坛后,趁着刚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孙们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长的长辈撒下硬币,老辈人说抢到的硬币越多,这一年就越顺利。中午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午休,这一觉我们常常睡到傍晚时分才昏昏沉沉的起来。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声音未沉。广场上社戏才刚刚开始。爷爷和姥爷辈的人纷纷前往观看。台上的演员卖力的唱着、演着,台下传来阵阵喝彩声。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小孩们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乐,随心所欲,一年中这种时间对于我们极其难得。

家乡的风俗承载着我许多儿时的欢乐和回忆,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游戏……占据了,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儿时的快乐于我们也渐行渐远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2

我的家乡在华藏寺,每年过端午节,爸爸妈妈都要提前准备过节的东西。爸爸到河边摘来柳条,和我一起将杨柳插在门上,杨柳轻轻摆动,在我们进出是掠过头顶,爸爸说“柳叶像剑,能辟邪驱鬼”。妈妈到农贸市场精心挑选糯米、大枣、还有粽叶,他将粽子包成三菱形状,放在锅里煮上十几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端上桌子,爸爸妈妈爷爷和我,边吃边说夸奖妈妈的手艺好。这时爷爷会用手指沾一点熏黄酒,擦在我的额头和耳朵上,他说“小孩擦一点熏黄酒,蚊虫不来找你”。

最高兴得要算和姐姐搓花绳,姐姐把红的、黄的、紫的&39;线绳搓成五颜六色花绳,再穿上金色的小铃铛,戴在我的手上,脚上,走起路来发出悦耳的铃声,我高兴得搂住姐姐的脖子,亲她的脸,表示谢谢。

“端午节,戴花绳,擦黄酒,吃粽子。”这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一个节日啊!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3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民情。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说苗族的风俗。

苗族人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他们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塞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代课为佳肴,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客人或长辈,客人则分给众人想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他们“苗子”,他们喜欢自称“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夹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少,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苗族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他们看不起。

苗族的人热情、乐观,是我们56个民族的一朵花。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4

《春节的饺子》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但是每逢春节,人们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太和县,我们当地春节的饺子别具特色。

先从饺子皮开始说起吧。饺子皮有白色的、绿色的,寓意新春来临,生机盎然;还有用胡萝卜汁和面擀出来的饺子皮是红色的,象征着明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饺子馅的调制就更是别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绝活。有猪肉大葱馅的,有羊肉白菜馅的,有山药虾仁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在饺子边上捏出一个个褶皱,就好像给饺子镶嵌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在饺子边上捏一个小小的口,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笑口常开”;还有的把饺子包成个元宝样,以此祝福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常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是每家每户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都要包一个“幸运饺子”。就是把一枚干净的硬币悄悄地放到饺子馅中,然后包起来,这个饺子要和别的饺子一模一样,谁吃到这个饺子,他就是来年最幸运的人。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围在一起,我调馅,你擀皮,他包饺子,在和谐的氛围中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等到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迫不及待的人们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别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说说今年的收获,谈谈对来年的期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饺子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乡的人们每年都在期盼着它,因为它是春节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5

铁水舞龙是重庆铜梁的传统习俗,一般在正月十五举行,又称火龙钢花。这种活动我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这次妈妈却说要带我去现场观看,真期待啊。

表演的场地在小山坡下,观众们坐在山坡上,演员们就在下面宽广的广场上准备表演。

表演开始,场地中间的一个小喷头上喷出了火星,越喷越高,最终停在了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两队舞龙队在此时从两侧奔跑上台,火龙身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喷口,不断地喷涌火花,被演员们托举着,在场中不断地舞来舞去。

这时,围着广场的六七个早已燃烧的火炉已经将合金半融化了。旁边的三名专业演员,用一种特制的勺子舀起了半融化的铁水,将这温度接近一千五百摄氏度的铁水向空中抛去。另一名演员眼疾手快,用一块乒乓拍大小的木板将那半融化的铁水彻底打散,向场中的舞龙队洒去。高温的铁水炸裂开来,在空中呈现出金色火花,像仙女散花一般落在广场上,泼金撒银,绚丽无比。我们的眼球已经完全被美丽的铁水舞龙吸引了。

在漫天飞舞的金色铁花的衬托下,场中的火龙队队员更显彪悍。他们赤裸上身,在滚烫的铁水中穿梭自如,做着各种动作。只见舞龙头的两人,高高地举起龙头,后面几人,以s形的走位,不断用力挥舞着龙身,左右两支舞龙队不时交换位置,远远看去,时而像两条巨龙正在打斗,时而又像双龙戏珠还在嬉戏一般。在金色火花的衬托下,舞龙也更显绚丽。

铁水舞龙的场面就是这样壮观无比,为春节增添了许多年味儿。这样铁水舞龙闹新春,这真真担得上“过年”二字啊。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6

俗话说得好:“千里不一样风,万里不一样俗”。每一个地区都是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我国很多传统式节日:新春佳节,中秋佳节,端午,九九重阳节。每一个节日都是会在大家平淡的生活造就一个又一个高潮迭起,最繁华,最庄重的,必是新春佳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百里屠苏。新春佳节来临之时,随处洋溢着浓浓年味儿。到腊月二十三,家家逐渐提前准备年货礼盒,市集上已经是人潮人海。

在春节早晨,家家每一户都门口一片红火,都挂起了红灯笼,家家飞出酒食的香。团圆饭莫过一天中最重要的,大伙儿围坐桌旁,纯手工制作的美味陆续摆上饭桌,大大家一会儿大声说出笑,一会儿相互之间端酒以表明自身对别人的衷心祝愿。吃过团圆饭,小朋友们在院里相互之间玩耍,大大家在屋子里谈笑风生,看春晚,欢笑声源源不断。家家高挂起小灯笼,街上锣鼓喧天。“当!”秒针偏向了十二点,新的一年赶到,烟火相继升上星空,每个人脸部洋溢着笑容,每一户都提前准备祭天,爆竹声,欢声笑语在大地面上很长时间地萦绕着。

红火的新春佳节一过,大家就以全新的外貌迎新年。春节是夕阳,年终最终一道风景,新春佳节也是夜露,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了。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7

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着一个一年一度盛大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内蒙古,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那达慕。

由于我生在内蒙古,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许多准备上场的人在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阳光明媚,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尽有,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马上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场下也毫不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8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封冻的河面,肃杀的寒冷,炊烟袅袅的村舍。一张大案板,一瓢糯米粉,一盆芝麻馅料,一屋子满满的幸福。奶奶朴实的双手很擅长创造惊喜,她好似挂帅的巾帼英雄穆桂英,弹指之间,变换不断,那双手一粘、一翻、一捏,一个个可爱的汤圆便似列阵般,整整齐齐地排成方形。汤圆下锅啦!雪白的小精灵随着水温的升高在锅中蒸腾,升华,完成了彻底的脱胎换骨。一股香味,随着朦胧的雾气氤氲开来,浸润心田。汤圆滑到了我的碗里还依旧蠢蠢欲动,在碗里不停滑动,很是可爱。轻轻咀嚼,芝麻馅缓缓溢出,浑厚的香甜溢满了每一颗味蕾,好吃到连煮元宵的汤都不能放过。

汤圆的余味久久没有消散,夕阳向人间投下最后的惊鸿一瞥,夜幕很快笼罩了下来,此时,已经可以听见稀疏的烟花声。天空中,朵朵银花绽放,五光十色,赏心悦目。烟花虽美,但依然是转瞬即逝,在漫漫长夜中,它留下了至美的一霎那,看着烟火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绽放的生命,是希冀或是孤独?我的眼前景物开始变得模糊,我的思绪流转到了儿时的元宵节我在老家拿着烟花棒,在灶台点燃后蹦蹦跳跳地冲出家门,仿佛我就是那脚踏风火轮的小哪吒,将烟花高高举起,我看着飞溅的火精灵,脸上是藏不住的笑容,经不住寒风,我打了一个喷嚏,门内传出长辈的呼唤,我却沉浸于这灿烂世界,儿时的快乐是如此的简单,心情是如此的单纯,一块偶然间得到的糖果,一碗香甜而温热的汤圆,一朵绚丽的烟花,都能使我的心情愉悦好久。

夜深了,可元宵节的重头戏,才刚刚上演。暖暖的月光洒在人间,广场华灯初上,一片绚烂的灯火。人群熙熙攘攘,一排摇曳的花灯连成一条长长的金龙,纵横过喧嚣的街头,与霓虹灯火辉映相接,又在灯谜处结尾,为广场平添了几分祥和。灯火阑珊处,欢欣雀跃的稚童争抢灯谜,拿到谜语后眉头又皱成一线,苦苦思索后又高高跃起,眉开眼笑地跑向灯谜处。看向广场的中心,很多人放飞了孔明灯,一盏,两盏,点点微光,汇成星河,元宵节的一盏盏明灯,将夜空尽染,带走的是不幸与悲凉,迎接的是美好与希望。

一声,两声,几朵银花在空中绽放,成团成簇的烟火倏然绽放,漆黑夜空,瞬间被锦绣上了无边的芳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明天的到来,良辰美景终会消逝如风,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烟花,用短暂的美丽完成了其一生的使命照亮人间。耳边似乎传来了呢喃声。

抱怨人世间的黑暗,我们就要更加努力的发光,以自身,温暖无边的黑暗。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29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上海便是我的故乡。上海的春节,也更让人难忘。而我最爱的,还是那甜甜的汤团。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一齐包汤团,看春晚。糯米粉是现成的,用水一和,便是汤团的皮。那滑溜溜的皮,让人不禁想起了那圆溜溜的汤团,在沸水里翻滚着,雪白的糯米皮在水中闪闪发亮。而那雪白中,又隐隐约约透出一丝丝灰色,那是黑洋酥的颜色,甜甜腻腻的感觉,似已在嘴里化开,给人无限的幸福感,这是让几代人都神往的景象。

在外公生活的那个动荡的年代,包汤团,吃汤团,简直就是无上快乐。新年来临,家里拿出一年来辛苦劳动而得的糯米,用一个巨大的石磨来磨糯米粉。磨的时候,全家上下都在帮忙。力气大的大人们汗流浃背地使劲磨,而小孩们干不了重活,就负责把糯米倒入磨盘。糯米通常都有好几袋,还特别的重。但孩子们却依旧不厌其烦地拿勺子一勺一勺认真地往磨盘里倒,想必是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汤团给了他们惊人的力气和耐心。

磨完了糯米粉,便是做馅料。汤团的馅通常为黑洋酥和豆沙两种。不过家里通常做的都是黑洋酥的馅。拿一只小臼,盛上满满一碗黑芝麻,再用一根极粗的小槌不停地捣,很快就能将其变成一碗黑糊糊。为了让它有甜味,就放入白糖;为了让它有黏性,就放入猪油。想来着一定是非常有趣的事,只可惜现在的我并不能体验这样的活动。

准备好了汤团皮和馅料,便要开始包汤团了。先把皮捏成小碗状,用筷子夹起一个搓好的“小煤球”,轻轻放入“小碗”,再把口封上,搓成一个小球,一个汤团就完成了。孩子们前两步都做得很顺利,但到了封口搓圆时,就叫人有些哭笑不得了。有人搓成了粗细不一的长条,有人捏成了椭圆,更有甚者,搓到一半,封口处裂开,馅全部漏了出来,便前功尽弃,只好重新来过。但谁也没有哭闹,反而笑声连连。最后,大家都包出了自己满意的汤团。那小小的,滑滑的一个,放在手上舒服极了。

尽管如今在这个快节奏的大都市里,已难找到当年全家包汤团的情景了。但我相信,在每个上海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幅祥和的画面,因为那一个个小小的,甜甜的,滑溜溜的汤团,背后不仅蕴含着人们对家乡的情意,还有那最真挚的愿望——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六年级作文家乡风俗范文篇30

《壮戏》

不同的少数__有不同的民风民俗,藏族人的壮戏,傣族人的竹楼,客家人的土楼等等。而我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壮戏。

壮戏又称“壮剧”,据说它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以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戏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由广西的北路壮戏、南路壮戏、壮族师公戏以及云南的富宁壮戏、广西壮戏等分支。

壮戏的角色分生、旦、武、丑四个行为,其中每个角色的性格身份都不同,所以人们就又按照角色的性格身份在角色行当前面加上一个加以形容的字来给角色定义。像小生、小旦一样,一个是老实并有志向的美男子,一个则是忠厚老实的姑娘。

壮戏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们会以不同的唱腔来演唱。同时配乐人员一般会用一种名叫马骨胡的特殊乐器伴奏,它的音色十分清脆、明亮,在加上其它打击乐器,使壮戏听起来更富有情趣。除了需要有优美的伴奏以外,演员也要有很好的武术功底。例如《逗夫妻》中,一个妇女看到她的丈夫像一只猪一样打着呼噜睡在长板凳上,想叫他起来,便用手抓住长板凳朝右边翻去,谁能想到她丈夫竟双手撑地倒立着,全身靠在几乎竖立的板凳上,那长凳丝毫没有翻倒。接着那妇女又把长凳翻平,再把她丈夫推下长凳。可出乎意料,她丈夫没有直接摔倒在地上,而是翻了几个跟头之后七平八稳地坐在了地上。连妇女叫丈夫起床这种事还要动用如此高难度的武术,由此可见壮戏难度十分之高。

壮戏不仅仅只是运用了壮族人的艺术与文化,同时它也在汇入其它的文化资源,使我们看到越来越精彩的壮戏,让壮戏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13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