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
每到冬至,我们家里都会包饺子,吃饺子,这是家里常有的习俗。因此,冬至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
包饺子当然先要把食材准备好,有猪肉、芹菜、白菜、香菇……把它们一个个的放进榨汁机里炸碎,放上盐、味精等一些调味的东西,将他们在大碗里搅和一下,包饺子用的馅儿就做好了。
现在我们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片面皮摊在手上,在面皮的周围沾上水,再放入肉馅。奶奶说:“看!像奶奶这样包的饺子准好看!”
我慢吞吞地将手中的饺子拿起来说:“奶奶……我这饺子……吃的好像……有点多。”
奶奶哈哈大笑:“你这的确是吃得有点多啊!连它的小肚皮都给撑破了呢!少放一点馅儿,这样就不会破啦。”我点了点头,继续拿起一片饺子皮,专心致志地跟着奶奶学。
先是按之前沾水、包馅,这次包的馅不多不少,没有撑破。我小心翼翼地将皮边黏合,我很有成就感地说:“看看我!竟然包出了一个完美无瑕的饺子!”
奶奶一看:“你那是饺子吗?一点形状都没有。”
“哦,能包拢就不错了。”我嘴上不服气,心里想着一定要包好。我偷偷观察奶奶是怎么包的,也学着一步一步包,包着包着就会了。我不仅包出了元宝饺子,还有三角形饺、鱼形饺、月牙饺……包的馅儿也不一样,有蘑菇馅儿、香菜馅、萝卜馅儿……
饺子煮好后,我们家人吃的那是一个开心。你说说,一边看着有趣的电视,一边吃着自己包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怎能不高兴?怎能不快乐?
每到冬至,都有饺子吃。饺子皮薄馅大,舌尖上的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因为饺子,我喜欢冬至。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2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土地辽阔、民族众多,但是每逢春节,人们都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太和县,我们当地春节的饺子别具特色。
先从饺子皮开始说起吧。饺子皮有白色的、绿色的,寓意新春来临,生机盎然;还有用胡萝卜汁和面擀出来的饺子皮是红色的,象征着明年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饺子馅的调制就更是别具匠心了,各家有各家的拿手绝活。有猪肉大葱馅的,有羊肉白菜馅的,有山药虾仁馅的,有韭菜鸡蛋馅的……真是丰富多彩、应有尽有!
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在饺子边上捏出一个个褶皱,就好像给饺子镶嵌上了美丽的花边;有的在饺子边上捏一个小小的口,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笑口常开”;还有的把饺子包成个元宝样,以此祝福来年财源滚滚、富贵常在。我们当地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习俗是每家每户年三十包饺子的时候,都要包一个“幸运饺子”。就是把一枚干净的硬币悄悄地放到饺子馅中,然后包起来,这个饺子要和别的饺子一模一样,谁吃到这个饺子,他就是来年最幸运的人。
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围在一起,我调馅,你擀皮,他包饺子,在和谐的氛围中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等到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迫不及待的人们一口咬下去,满嘴留香,别提多美味了。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说说今年的收获,谈谈对来年的期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饺子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家乡的人们每年都在期盼着它,因为它是春节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3
清明,象征着春天的开始。清明节这天,人们踏青、扫墓,吃清明节特有的美食——清明粿。
制作清明粿,看似简单,实则工序复杂。青是做清明粿的关键。在外婆家河对岸的路旁,有许多青,这种不起眼的野菜,就是给清明粿染色的关键。到清明节的前几天,外婆就会采摘一大桶青回来,剪下嫩的部分,研磨成粉。外婆告诉我:这种草长相普通,很难发现,但只要上面没有白色细绒毛,就一定是假的。
磨成粉之后,把青粉与糯米粉、米粉、水和在一起,这一步,也需要细致的手法。青粉是一小团一小团的,需要用手把青捏碎捏细,不然吃起来就有疙瘩。揉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块,在里面包由笋、雪菜、肉、豆腐干炒成的馅。粿上的花边很独特,要包成类似锁形的形状,这种包制手法,外婆和妈妈总是很熟练,而我学了好多次都还没学会。一个个精致的清明粿排排摆放在桌上整张桌子都摆满了。每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吵着要吃了。大人们就在蒸笼上放上一小段一小段的粽叶,一段粽叶上面放一个清明粿,这样吃的时候不粘手。
待那清明粿蒸好时,一揭锅盖,满厨房都飘着青的清香。锅里躺着的,是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墨绿色的清明粿,而孩子们早已垂涎欲滴,一人一个抢去吃了。一口下去,满满的馅料,还有油流出来。粿的味道美味可口,让人吃了还想吃。
做好的清明粿冷冻在冰箱,可以保存半年以上,但通常一桌的清明粿,在六月底就吃完了。
清明粿,一道舌尖上的传统美食。是我记忆深处的美味。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4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在我们家乡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小伙伴们,我就给带大家感受下属于我家乡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作为春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虽然元宵节没有大年初一那么热闹,但是元宵节是春节的尾声,过好元宵节,象征的整个春节的圆满谢幕!
正月十五闹花灯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一家家点亮盏盏精巧的灯笼,照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人们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饭,来到非常热闹的街市,东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铺都铺满了有关元宵节的商品,大人和孩子们挑选着各自喜爱的东西,脸上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赏灯猜灯谜。孩子们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馅料,用糯米粉包的圆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走出家门,聚集在一起,欣赏着美丽的夜景享受着春天立即到来的气息。
元宵节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习俗就数赏灯和猜灯谜了,相传汉明帝永平年间,皇家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参拜神佛。此后这种风俗便流传到民间,直至现代,人们为了增加其赏灯的趣味,便在各种彩灯下悬挂着红丝带,在丝带上写着谜面,让大家来猜谜底,大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竞猜着,人们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最终猜出谜底,脸上充满了胜利和喜悦的笑脸,我想这就是属于元宵节的狂欢吧。
走在喧闹的街上,大人们牵着小孩的手,小孩们手牵着各式花灯,尽情着享受着节日的快乐,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着一年新的开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节的狂欢。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5
当我瓜瓜落地的时候,就与这片故土结下缘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的习俗,但是每个家乡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但我的家乡有些习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在我们这里,有两个习俗,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第一个是在每过春节的时候,爷爷或爸爸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在过年这几天中,不管早饭还是晚饭,在还没吃饭前,爸爸或爷爷就会拿来几个碗,把炒好的菜夹一点分别放在碗里,再往碗里倒一点酒,盛一点饭,放在堂屋神龛上,点上香,然后爸爸还拿来了很多纸钱让我们烧,过一会儿,爸爸又把刚才点好的香分别插在厨房灶上,后来才明白这是家乡一个祭祖习俗,每当过比较重要的节日,就会像这样来祭拜。
还有一个习俗是我听奶奶说的,已经流传很久了,有可能只有我们这里才会有的,那就是我们这里嫁女时的一些习俗,就是新娘在出嫁时,新娘会跟自己的母亲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哭,她是这样哭的:“叫声爹来叫声娘,不孝女儿嫁他乡,谁来照看爹和娘。天上星子颗颗挨,女与爹娘要分开,养育之恩重泰山,割肝孝敬都应该”。哭了爹娘还要哭兄弟姐妹,哭的内容是那么的朗朗上口,每哭一个亲朋好友,他们都会给新娘一个红包,在还没出嫁前,新娘要穿上父亲或母亲的鞋子,当要走时,新娘要和自己的弟弟交换新的鞋子,新娘把事先准备了一个红包给弟弟,这场婚礼也就算完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哭嫁,是我们这里已经流传千年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真是意义深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非常的有特色,这些习俗给我的家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6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大不相同,过春节也各有讲究。我的家乡温州,在春节时到处都会充满喜庆,每年除夕,都会让我心跳加快,激动万分。
温州人大多都是在外做生意的,因此不管是在春节里出现的吃,穿,肯定都是有好的祝福蕴含在内。
我的家乡也都会把春节看得很重。凡是到了除夕夜,就会叫上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吃饭,当然就要买菜,一般都是大鱼大肉和年糕。而“掸新”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具体来说就是“大扫除”。
太阳又沉了一点儿,妈妈把砧板拿出来,开始做年夜饭了。她从袋子里拿出了大块大块的腊肉开始切,只见手起刀落,腊肉就在均匀而有规律的切菜刀声中被削成了片状。往锅中倒油,再把腊肉全部放进去,还和白汉玉似的,长方形的年糕一起翻炒,让水分紧在里面,散发着腊肉和蔬菜的香味。年糕爽滑可口,入嘴粘而不腻,是年夜饭中温州人最爱吃的,也代表着“年年高”。大概过了二十来分钟,饭就做好了,中间摆上主菜,外边摆上装着特色小吃的高脚碗,这,就是“盘头”。大家欢聚一堂,有说有笑。
吃过晚饭,天也早已黑了,我们在离家二十步地上燃放烟花,我总是用一根小木棍,远远地伸长了手去碰引线,只要冒出火花,就迅速逃跑。
我们没有守岁的习惯,所以除夕就到此为止了。家乡的除夕就是这样,喜庆隆重热闹。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7
我的家乡是有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荆州,在历史上它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借荆州、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这些事件都是在此地发生。荆州地处江南,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多,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抓周”这个风俗了。
“抓周”又叫“试儿”,这种风俗已在民间流传许久,它是用来卜测小孩儿将来志趣、前程和职业的仪式。同时,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以厚望,也借周岁之际祝愿一番。
在孩子周岁那天,家里人总会邀请亲朋好友们到家里来做客。大人们通常会围坐在床边,在小孩子面前摆上各种小玩意,有毛笔、算盘、剪子、书本和钱币等等,然后让孩子在众多物品中挑选最喜欢的那一个。小孩子坐在床中央,好奇地看着周围的大人和自己面前摆放的这些东西,思考一番后便慢慢地爬过去,伸出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在这些物品中拨来拨去,随后拿起自己最中意的那一个在手中摆弄着,这时候大人们就会高兴得笑出声。如果孩子挑中的物品正好是家长心里期望的话,他的父母就会非常高兴和得意。如果孩子抓到的是书本或者毛笔之类的东西,大人们就会不禁赞叹道,这个孩子将来长大不得了,一定是个爱读书有学问的人。但是若孩子拿了玩具或者糖果的话,家长不免就会露出失望的表情。
抓周这个风俗从古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它寄托着长辈们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如自己所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长大后能为家里带来财富和荣誉。同时通过抓周这个活动,也可以把平时很难见面的亲朋好友都邀请到一起共济一堂,借为孩子庆祝周岁的形式相聚在一起,这也不失亲戚朋友之间联络感情,话话家常的一种好方。
家乡的风俗满分作文600字篇8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乡镇——张家港市合兴镇。但在这个小镇中,却流传着许多风俗。比如新娘离开娘家时,一定要痛哭,意示对娘家的依恋;来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进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门口等候多时,表示对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过年时做馒头与吃馒头时的情景。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年都要做馒头。馒头做得越多越大就说明来年的运气越好,财气越旺。一般做馒头会选在过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围着一张圆桌坐在一起,会包馒头的包馒头,会做馒头馅的做馒头馅,分工明确,井井有条。只见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个面团,在手心里来回的一搓一揉,然后两手一合,就压成一个扁扁的圆形,把馅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边一拗一拧,一个馒头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练的人,就连抓起一团面疙瘩也要一段时间。做完了馒头,就把馒头一个一个地放入蒸笼中。大约蒸了一个多小时,馒头就可以出炉了,一个个馒头热气腾腾,那么丰满,活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耀武扬威的将军。这时,我们就会冲上去,抢馒头吃,不管馒头烫手不烫手,抢到以后就一个劲地往嘴里塞,哟,新出炉的馒头又软又香,别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长得矮小,还没来得及挤上去抢就被别人抢光了,只能在一旁伤心地哭。每当这个时候,大人就会拿着一个大馒头,逗他说:“你不哭,我就把这个大馒头给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声从大人手中抢过馒头就吃,这时周围的人看见那小孩狼吞虎咽的样子,都会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可见我们家乡的风俗是多么富有乐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