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农业话题作文
科技与农业话题作文【篇1】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有幸到百年名校——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____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____说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仁民爱物”,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____在____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淳化民风,那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发自内心的尊崇。
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保障村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乡村文体活动质量,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周易·贲卦·彖传》中解释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有形的,更是无形的,它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三观”和生活方式,要想振兴乡村,就得以文化铸魂。有了灵魂的乡村便有了和活力,有了青山绿水和乡愁,有了希望和未来。
科技与农业话题作文【篇2】
____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作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之重,为今后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给了农村新的定位。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政策的继续和延伸,而乡村振兴最为根本的是产业振兴。依托各地区的优越条件,努力寻找一条可实施并且能够持续化进行的产业振兴道路,用产业带动就业,用就业改善原本落后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有些地区的“形象工程”是不可取的,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改善和发展使原本的优势变成劣势。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引进,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功劳。乡村振兴需要在科技振兴,而人才是科技的最直接体现。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所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强有力支撑,在新形势下,了解发展的势头,知晓地区的优势,再加以科学的开发和利用才能“变废为宝”,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使地区发展更为持久。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
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总要求,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之重。要不断提高乡村的自制能力,从而形成治理有效、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科技与农业话题作文【篇3】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的科技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如今,造福人类的新科技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便利。春节我去宁夏水洞沟旅游,不仅领略到现代科技的魅力,也深深感受到古代科技的智慧。
宁夏银川水洞沟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是中国第一个古人类遗址,也是旧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发祥地。我们刚来到水洞沟,导游就带我们来到博物馆,没有枯燥的讲解,直接让游客利用3D技术身临其境感受水洞沟的历史。我们当时来到一个宽敞的大厅,整个大厅光线很暗,好像电影院似的。突然,灯光闪烁,眼前的空地上出现了3D影像和声音,带我们走进了水洞沟人的生活:寒冷的北风肆意的吹过大地,我们的脸上好像也刀割一样,头顶的天空白茫茫一片,地上白雪皑皑,我们瞬间走进了冰天雪地。我们和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一起在风雪中艰难的走着,寻找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终于我们来到了水洞沟,这里水草丰美,气候温和,水洞沟人就定居了下来。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个美丽和宁静的地方彻底毁灭。那时一场可怕的地震,我们脚下的土地在怒吼,我吓得尖叫起来,树木倒塌,山石崩裂,身边的游客们惊呼起来,水洞沟变成了荒郊野地,已是寸草不生,不适合人类居住。悲哀的人们只好再度迁徙。结束时,我抬头一看,原来空地上方一台投影仪,空地中很多会移动的石头树木等。现在的科技真发达,便利我们了解历史,这种方式更真切,更生动,更具体,更让人难以忘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先进的科技,接下来我们在水洞沟的重要景点——藏兵洞,领略了明代人民的先进科技。
藏兵洞,是中国最完整的立体军事基地,是明朝军事遗址。有暗道,陷阱等多种机关,凝聚了明朝发达的科技,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藏兵洞中有水井,兵器库,粮草库,放哨台,将军会议室,厨房等各种设施。最让人心惊胆战的是里面的重重机关,如果敌军擅自闯入,稍不小心,便会立即丧命。最主要的是有一道生死门,一个岔道,两个门,只能选择一个。在死门的石壁上有一些细小的孔,是放冷箭用的,一旦有人经过,箭就会毫不留情的射出去。走道尽头的头顶上有一个洞,洞里是一个流星锤,有人接触到机关,流星锤就会掉下去,直接把人砸死。最狠的是一个长方形大坑,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尖刀,锋利无比,闪着隐隐寒气,如果有人掉下去,后果惨不忍睹。战争是残酷的,小小一个藏兵洞用极少的兵力宝贝一方人民的安危,是古代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它是中国地道战的原型,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科技的体现,为中国今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次游览,不仅让我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让我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古至今,科技发展的历史,人民智慧的传承,这一切为今天幸福的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骄傲的中国人,我发自内心的欢呼:厉害了,我的国!
科技与农业话题作文【篇4】
我是“垂直农业科技园”总设计师。
处在2035年,人类的寿命直线提升,全球人口已达100多亿。但日益增长的人口及寿命与粮食生产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变得越来越突出。不过,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应对之策也日益成熟。
当下,产粮量势必要大大提高,土地的负担变得非常沉重。而当现有地球可耕地量不足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时候,“垂直农业”对人类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科技成熟的现在,有人提出生产粮食不一定非要在户外,在建筑物内同样可以。对此,本公司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研发光线充足、水热条件可调控、用钢筋和玻璃构建的建筑物,在其内部进行农业生产,开发“垂直农业”。那么什么是“垂直农业”呢?也就是说,在一幢高楼内,有许多楼层,建筑物占地面积小,但每一层都可最大额度地培育粮食,粮食产量会大幅度提升。作为这幢“建筑物”的总设计师,我可以说:垂直农业,就是升级版的温室!相比于温室,“垂直农业”对空间的利用更加合理,对水热等条件的人工调控技术更加先进灵活,粮食的生产种类更加多样,产量翻倍增长。并且“垂直农场”中的水等都会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循环利用。最重要的是,在“垂直农场”中,粮食的生长不需要依赖土壤,而是采用无土溶夜培育,就是通俗来说的“营养液”,人们可以不间断地在“垂直农场”中生产粮食。而种植在农场中的树木,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产生的温室效应。
日前,本公司的“垂直农场”运作正常,正在按照计划进行高效产粮、全自动化的培育,不仅节约成本,还增加了培育精准度。因为是机器人培育,人只要控制机器而无需跨进大楼,我们设计了仅供机器通行的低矮层,尽可能地增多楼层。
“垂直农业”最大的优势就是使一定面积内的农业生产产量实现最大化,也就是占用地表面积降到最少,节约大量耕地面积。此外,“垂直农业还便于管理和工业化控制,害虫易于防治。当然,本公司还会进一步研究,争取做到人工操制与智能把关完美地结合。
“垂直农业”是一种农业新科技,它依赖的是科学技术。我坐在办公室中,打开控制器,眼前立马出现了二楼小麦的生长情况,机器人正在往水中输营养液。我说了句:“显示水的循环利用。”显示屏上就立即出现了水过滤和重净的程序画面,上面还显示:这已是第1193次循环。这时,机器人开始进行每天的全面检测,温度、水质,生长情况……37项指标均合格。看着机器人正在有序地运作:三楼的番茄,四楼的青菜,五楼的玉米……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叮铃铃……”第896批小麦以100%的合格率被机器人报告准许上市。大筐的小麦个个颗粒饱满,闻起来还有一股米香。那一筐筐小麦金灿灿的,在我中,就似一粒料,闪闪发亮的金。
科技与农业话题作文【篇5】
____在____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____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____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挥毫运笔、布局谋篇,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