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

时间: 新华 观后感

(但我搞不清为何他们又回疯人院去了)疯人院的夜晚狂欢,给很多压抑的病人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结果很悲惨,被chief,那个身体像一座大山的病人活活闷死了!但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对chief来说,mcmurphy是他的期望,精神所在,但此刻的他,失去了活力,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chief让他得到了解脱!

电影的末了,chief搬起了大家都认为谁都搬不动的石台子,砸开铁丝网罩着的窗户,奔向自由,而此时,有人为他欢呼,他们看来是适应了疯人院的生活,就像野生动物不愿被放生一样!

教育的本质,很多理论家、教育学者都讲了许多。我,一个普通的父亲,似乎没资格奖。但我还是想说两句,教育的目标,就是没有你我这些父母的存在,孩子能生存,能学习、思考、决策,能和社会、他人和谐相处。爱,真正的爱,是一种我称之为“分离的爱”,有你在和没你在,孩子都能生活得健康、欢乐!这是所有父母的期望,内心深处潜意识的期望,只可是大部分人被周围环境裹挟而行,往往没意识到或者忘记了这点!

我一向在思考作为父亲,应当把孩子朝哪个方向引导健康、独立、欢乐!没有人不期望如此,但往往被潮流卷着,忘记了自我的方向!

我也经常思考短期欢乐与长期欢乐的关系,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云云,不是没道理,往往在实践过程中,太左了。把不该让孩子吃的苦也让他们吃,还打着爱的大旗。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2

一向以为飞越疯人院是一部简单带有喜剧色彩的电影,而影片的结尾却太出乎我的意料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就这样变成了一具死尸,跟可笑的是这竟是一种获得公众认可的治疗方法(脑白质切除术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影片的前部分也有许多精神病患者的令人发笑的举动,麦克墨菲的到来带来了跟多的生气新的赌博形式,篮球赛,出海钓鱼,还有最后的party,女孩和比利在一齐,他们快乐,尽情享受着常人的快乐,忘了自己是精神病患者,和他们一齐简单地快乐着,而最后比利和麦克默菲的死令人悲哀不已。

麦克默菲刚到精神病院又蹦又跳以为自己跳脱了劳教的束缚,确实如果他自私一点完全能够保全自己,明显的有三次机会他能够逃脱精神病院,第一次出海捕鱼,借着齐弗有力的臂膀他简单的翻出围墙,本以为他会走上越狱的征途,但是他却开车带着病友们出海捕鱼,给病友来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治疗”,第二次在聚会的晚上,窗门大开,但麦克默菲为了帮忙比利而留了下来,如果说出海捕鱼的时候麦克默菲并没有真正条跑的意愿。

那么第二次的时候他已经受过电击治疗的痛苦,听说了即使到了刑期结束他也不可能离开精神病院的事实,但是他还是留了下来,这体现了麦克默菲重感情,人性化的一面。

第三次是比利死时候,他有机会离开,但是他不能也不可能离开,直接和护士发生肢体上的冲突,麦克默菲最强有力对这个制度的挑战,只一刻的愤怒也早已超越了病与不病的本身,就让所有受着这种制度压迫的人民的小宇宙一齐爆发吧。

影片结尾对于麦克默菲的死,如果他不管病友。只顾自己享受生活,完全能够很安逸,抽病友的烟,赢病友的钱,开病友的玩笑,但他并没有将他们视为精神病患,相反他却想帮忙他们走出精神病,走出这个制度。这也触犯游戏的规则,说大了也就是作者所要体现的社会制度对人压迫,没有什么比麦克默菲的毁灭更能有渲染力了。比利的死也就促使麦克默菲不能就这样飞跃疯人院。比利的死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麦克默菲以及病友的利益,这也体现所谓病患人性的一面,和护士的冷酷无情构成鲜明比较。

印第安人齐弗成功的被麦克默菲感化,影片中他曾说麦克默菲和他父亲一样强壮,但是被人利用,还是逃脱不了杯具的命运,也预示了麦克默菲的命运。最后齐弗没有在失去麦克默菲像失去父亲那样装聋作哑,而是直面生活,勇敢的尝试成功的prisondreak,黎明时分奔向丛林,也真预示着阳光即将普照大地,预示着这种残酷毫无人性治疗制度必将被改变。最后是由齐弗结束麦克默菲的呼吸这不让感到一丝无奈,但是这就应也是拥有脑白质的麦克默菲的意愿吧。

比利最后说话流利了,但在护士长丝毫不在乎比利病情的好转,几句简单威胁下,比利一下子不知所措,牢牢的被护士长所控制,也许这也就是护士长满足个人控制欲望最邪恶的本质吧,影片开始护士长与病患开着座谈会,病患之间一些牛头不对马嘴对话然人捧腹,甚至有种对护士长的崇敬的错觉,但是一旦她失去对病患控制力,自己扭曲的满足欲望不能满足时,本性就展露无遗,从时间表,到扣留病患香烟,以至于最后比较利的威胁。比利就是护士长扭曲本性的最好作品,到你里的毁灭就是错误治疗说法的最好例证。

麦克默菲的成功在于它并不将病患视为玩物,被控制对象,相反的而是人性化的一面,出海钓鱼,球赛,party,在这些活动中每个人都像正常人那样,这对原有的座谈会制度是个极大的讽刺,这也是影片像带来的社会好处吧。精神病治疗的目的并不在于如何让病患屈服于制度的控制,而是促使他们忘了自己是精神病,融入正常人的生活,这也要求我们要用正常人的目光去看待他们,帮忙他们。从某种好处上说影片中就两种人一种所谓病患和所谓的医生,两种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明白人,而唯一不明白也就是麦克默菲了吧,他不明被为什么病患主动要求来理解治疗,不明白比利,他想帮忙他们,影片中麦克默菲最后有个长时间的特写镜头,面部表发生了去多次诡异的变化,演技精湛啊,估计麦克默菲自己也在审视整件事情,对于这些不知自己所作的病患的帮忙值不值得,几次表情由明变暗,由暗变明,由明变暗,由暗变明,最后还是带着欣慰的笑容看向窗外,向往完美的未来,令人感动啊。对于一个空的电视机现场解说也是精彩至极啊。

片中有很多细节能够仔细回想,病患只吃药不吃饭,没有吃饭的戏份,哈哈,以上个人见解,准备去拜读小说,就应会更精彩。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3

观看《飞越疯人院》这部电影,给我带来很大的感触和思考,许多隐喻在其中引人深思,每个人可能都有自我不一样的想法。我对部分资料不甚理解,在此主要谈论一下酋长的人物形象还有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酋长在麦克墨菲来到这个疯人院前,甚至在麦克墨菲明白之前,他一向都装作聋哑人,其他人也都认为他听不见也不会说话,没有人理他,没有人和他交流。他只是一个人在那儿默默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活动,规规矩矩做一个疯人,按时间安排表做事,没事时拖地、发呆等。其实,很多人肯定都觉得他很没趣,更加不正常,但我认为,在疯人院装聋装哑却很好地保护自我,不会和他人起冲突,也不会受惩罚,如果他还比较正常的话,这未免不是一个好方法。

当麦克墨菲来了之后,他试图改变那里的一切,相信酋长能够明白他的意思,帮忙他,也以为他俩能够一齐逃脱出去。所以,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对方都是疯人院里异常的人,异常的朋友。对于酋长,麦克墨菲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他不服输于环境,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很耐心、好心的教他带篮球,酋长有一丝感动,也在尽力帮忙麦克,生活瞬间充满光明,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这是前后的巨大改变。

当比利受侮辱自杀后,麦克和护士长厮打被切除了脑白质,变成了白痴。当麦克最终回到普通病房时,酋长已像一座大山,充满力量,准备好逃出去,但当他看到麦克已变成这样,十分痛苦,大家还有我可能都以为他会带着麦克一齐逃出去,却没想到他用枕头闷死了麦克,用之前麦克原先设想的方法“带着他”砸破窗户,逃离了疯人院。是麦克带给这个印第安人突破束缚的勇气和力量,最终他撼动并举起沉重无比的石台,这是麦克之前的想法并没有实际做到的,酋长完成了他的梦想,确是以死这种方式。让麦克灵魂解脱、让他灵魂自由,也许是西方人的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也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酋长原本是疯人院里病得最严重的一个,在最终找到真正的自我,一个摆脱墨菲的自我。

能够说,是麦克给大家带来乐趣和生机,鼓励他们追求自我的幸福和权力,他改变了大家的观念,变得想要离开疯人院,即使要受到惩罚,即使明知这个不可为却愿意为之,这是麦克的勇气和执着,并感染到疯人院里的每一个人。但正如酋长其中某天晚上说的那样,他的父亲很粗壮,随心所欲,所以每个人都利用他,因喝酒太多变得谁都不认识他;酋长也许正是因为他的父亲的经历影响到他,不想和他父亲一样,所以尽管高大粗壮却装聋作哑,以防别人利用他。可是一向到最终,大家除了比利自杀外其他人可能都逃脱出去,而仅有麦克变成白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麦克在一开始表现的很不一样,会为不公抱不平,在大家的眼中高大无比,不得不说大家对他有利用的成分,想要经过他,获得趣味、开怀甚至逃脱疯人院。

疯人院里的大部分人都是自愿来的而不是受逼迫,他们没有精神失常,只是厌倦了现实生活,来此逃避,逃避工作,逃避压力,逃避感情,逃避自我的内心。在疯人院里,每一天重复着无聊受人管制的生活,时间久了,他们没有克服自我,也不想回到正常的生活,但又无法改变疯人院的时间表,没有像麦克一样反抗,只是逆来顺受。比利在割腕收到护士长刺激之前,他很开心,能够说在麦克的鼓励下,克服了自我的恐惧,却因为护士长的侮辱割腕自杀。

其实,每个人都有阴霾的一面,有些人明显,而有些人不明显,当环境改变逼迫时,有可能会显现出来,构成反常的行为,造成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比如,之前出现的复旦大学投毒案,林森浩经事先预谋,在3月31日将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到寝室,注入饮水机槽,最终致黄某死亡,4月1日黄某饮用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送医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仅仅因如此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心存歪念,就犯下此重大错误。他家境平寒,平时好强,其实很优秀,没有必要因为嫉妒黄某读博或者其他原因生杀念。任何一个在其他人看来不正常的行为,因为性格和追求,在外界有事激发起情绪时,容易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偏激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4

电影《飞越老人院》讲述的是一位姓周的老人他得了一个病——膀胱癌晚期,他鼓励大家去参加【超级变变变】其实是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能够高高兴兴的离开人世间。其实他还有一个愿望,他有一个女孩远嫁到日本了,已经七八年没联系了,只要进入了决赛就能够去日本。不过很可惜,他在初赛结束时,病发,身亡了。他的确是无牵无挂的离开了。

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可怜。他们本应该在儿女的照顾之下暗度晚年的,可是他们去被送进了老人院。在养老院中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亲人们隔上好久才会来看他们一次。而且有些老人的儿女已经不在自己的身边了。他们整天都只能呆在养老院中,而且被种.种条列束缚着:不让喝酒,不让做剧烈运动……他们想去天津参加【超级变变变】的初赛,尽他们的女儿不同意,觉得他们无法照顾自己,怕出什么危险,那可划不来。有的老人便说了“自己是个老东西了,没人会稀罕。”

在电影中有一部分,是老人们看到万马奔腾,欢呼了起来。我觉得他们仿佛就是那群奔驰的骏马,自由自在的奔驰在那辽阔的大地上。

看完这部电影,我细细的想:我以后才不会让自己的父母住进养老院。

真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养老院啊,因为那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5

《飞越老人院》,这是我今年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好电影之一。没想到我们的导演居然能关注现实,更没想到关注的还是老年人这一容易被人忽视的群体。说实话,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老年人的生活以及老年人的心态并不了解,以为人到老年就心如止水,除了整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就没别的事可做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看来我虽置身现实,但却并不了解现实。

如果除去各种意外疾病事故,每个人都会毫无例外地步入老年。现在朝气蓬勃的我们都不想过多想象自己年老时候的样子,也许因为人就是一种总是喜欢往好处想的动物。尽管我们在心里深深明白:自己迟早也会有衰老的那么一天。

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同时也很快惊醒:我的父母,也将很快步入老年。作为他们唯一的儿子,我想平时对他们的关心真是太少了。这种惊醒让我重新回到当年创业的欲望中,我想,也许只有我的成功才是给他们的最大慰藉。我不想因为我的失败而让他们在步入老年后依旧对我的前程每日牵肠挂肚。

想起老人院那些孤寂中颤巍巍的老人们,有的甚至生活已经不能自理,有的已经陷入老年痴呆,甚至还有被用绳子日日绑在床上的……回想起这些画面,我有一种难以说明的情感。中国的老人也许是世界上最悲催的,他们为子女奋斗一生,但到最后,子女继承他们全部所得后,未必会如愿孝顺。中国人一向说自己是孝行当先的,但我们也许是世界上最不孝的一个民族。上世纪美国作家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德行》中就有这样的观点。我不知道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否也有几千年封建体制的原因。但另一种事实却是这样的:我们通常向世界所宣扬的东西,大多都是我们根本不具备的东西,恰恰是自己最欠缺的。

人老万事休,这是中国老年人最真实的呼声和写照。我们也会有颤巍巍的一天,没人会想自己的老年将在无尽的孤寂中渡过。我想凡事都是因果的,要想自己的老年获得安稳境遇,自己就要为子女们做出表率,别让自己的父母的余生在孤寂中度过。人老之后,因为心境以及精力的原因,很多愿望靠自己已然无法实现,我们做子女的,除了在物质上给他们的关心外,最好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完成他们的愿望。也许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这些,甚至会漠然视之,但相对于双亲为我们付出的所有,繁忙的生活不应该成为我们孝行的羁绊。自私一点来讲,孝顺双亲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做你会在一定程度上称为子女们的表率。要相信,你怎么对待双亲,子女们将来也会这么对待你,你父母的今天,也许就是你的明天。

关于这部电影的情节以及其它细节,在最近中国的电影中是比较出色的,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反映的现实。如韩寒所说,只要是表现现实的电影都不会太烂,谁让现实那么烂。但请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一定去看看。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6

在电影院看完了期待已久的张杨新片《飞越老人院》后,擦擦湿润的眼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方年迈的爷爷奶奶打个电话。电话铃一响,听出孙子的声音后,电话那头开心、灿烂的笑声让我心酸:对老人来说,需要的只是那么一点点关爱。

继上一部作品《无人驾驶》关注都市男女情与欲的纠结关系之后,张杨在这部新片里直指中国社会目前能够说是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体现了导演出道以来一以贯之的敏锐视角和人文情怀。影片自始至终贯穿于一股温情的力量,与《杀生》和《黄金大劫案》相比,文艺气质更为浓烈;而在这种文艺气质的背后,是对快要走到尽头的生命的本能怜悯以及对老人们挥之不去的孤独感的深切同情。影片的具体情节我就不一一细说了,谈谈自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个地方:

1.恰逢节假日,小朋友和企业家们来探望关山老人院的老人们。导演特意给了小朋友满嘴的口红和企业家送出的鲜红色的钞票两个明显的特写,暗示出这种所谓的关爱只是一种社会化的例行公事,是社会体制的一部分;老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种每逢节假日作秀和运动式的探望,而是长久的陪伴和关爱。

2.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高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仅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证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高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所以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

3.与美国那部著名的《飞越疯人院》相比,这部电影对老人院的飞越表面上看起来同样是对社会体制的反抗,但实际上,“疯人院”一片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独立意志大于一切,而这部电影里的反抗最终的结果,却仍然回到了传统的社会运行秩序和社会伦理,因为老人们之所以要飞越,不是为了空洞的个人自由,只是为了能再见远在日本的女儿一面,尽享天伦之乐。“疯人院”里,幸福是建立在个体自由之上的;而“老人院”里,幸福则是寄望在他人身上。由此也可见中西方社会伦理和历史变迁不一样带来的价值观差异。

4.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向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5.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

6.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我的老伴,然而到了之后,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欢乐。

7.老周的生命最终在海边走到了尽头。他走的那一刻,天边升起了太阳,然而那太阳看起来,却跟夕阳一般,这或许象征了生命的周而复始,个体的生命只是人类生命和历史延续长河中的沧海一粟,无须悲观,也无须伤感。

最终,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此向本片导演张杨致敬,向在好莱坞吸金商业大片、严酷的电影审查制度和把电影视为娱乐品、消遣品而非艺术品的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三重压力面前,坚守艺术底线和人文情怀的中国导演们致敬。只要你们不倒下,中国电影必须能够拥有完美的明天!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7

电影中的疯人院里,时刻带着一种被遮蔽了的压抑。不经意的看起来气氛似乎是和谐的,光线也是柔和的,连吃药治疗时都放着轻柔的音乐。病人们充分自由的在医院里四处活动,打牌抽烟。表现良好的人,甚至有机会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外出。但仅有麦克默菲看出了这看似完美的静谧世界里隐蔽的脆弱环节。

影片开始,他要求把音乐声减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音乐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药片。而这样的举动对于秩序完整、封闭的疯人院来说无疑是一种挑衅。而麦克默菲其实也并不是刻意的去做出这样的反叛,他的行为仅仅是出于天性。他无拘无束的性格必然和严谨的压制格格不入。在麦克默菲撞击下,原先安稳守纪的“疯人”们也开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们享受海边阳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齐的乐趣,享受争取自我反抗后从未感受过的发自生命本身的愉悦。

麦克默菲实际上破除的是一种仪式。当他到来之后,吃药、开会,心理治疗,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质疑。虽然麦克默菲要求每次都遭到了拉奇德的拒绝,但对于一向机械般重复这些程式的疯子们来说,麦克默菲的举动无疑触动了他们。这使得当他们面临这种非暴力的压抑时,产生了新的反映。一个病人对拉奇德的质问:“既然比利不愿意说,你为什么非要问他。”而查理也开始大声哭泣着要自我的香烟。好比像是在一个坏孩子作了示范之后,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诱发了他们“坏”的天性。

最令我感到可笑的人就是那个护士了。疯子们在旁边发疯的时候,在场仅有那个护士自始至终坚持了一个冷漠的表情,好似视若无物一样。这个人物简直就是一个教条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颗麻木不仁的心灵,这和麦克墨菲那张丰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疯狂的心态构成了一个十分强烈的比较和对抗,护士长就是这个人群的统治者,就是这个工业社会的代表。如果动摇她的地位,或者违反了她所规定的体制,就要受到严格的处罚!被打,被电激。在这种暴力的统治下,使病人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意见。

虽然处于护士的高压控制状态,可是那些疯子为了争取自由还是不断挑战着她的权威。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甚至出现了在反抗无效的情景下,几个疯子采取了精神胜利法的方式来到达满足自我欲望的目的。这从反面点出了疯人院的专制统治的可怕,影射出一个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会现实。试想,在这样充满着束缚和捆绑的社会条件下,又能出现多少个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条件,只能培养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为了自由而奋斗的可悲的疯子了。

导演的用意很明显,把疯人院比喻成一个小社会,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把那群疯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统治的阶级,而护士和医生则是统治者,医院的规定就是教条,就是宪法,丝毫不润许任何人违背,说句俗话,就是只许我点灯,不许你放火。在教条的规定下,你必须要严格的服从,没有民主,没有自由。当片中的这些疯子,就象机械一样所不停的重复着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时候。

最终酋长那个人物,或许在杀死那个疯子的同时就已经把他争取自由的思想传输到了自我的思想当中去了。在酋长逃跑的时候,疯人院里疯子们渴望独立自由的心境也被带到了广阔的大自然当中去了。从这个结尾当中,我们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会的一丝光明。

本片确实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深刻含义。我看了这部片也了解到了许多西方社会无奈的现实,但愿经过以后的.努力,社会上能够少些疯子,多些真正独立自由的人。

飞越疯人院的观后感范文篇8

昏睡了几乎一个下午的周日晚上,实在是没有心情再去做其他的事了,抱着电脑趴在瑜伽垫上开始看电影,之前在电脑里下载了很多经典电影,点开了一部想看去一直没看的经典之作《飞越疯人院》。

影片的开头是对着精神病院的一群患者,基本上给每个人一个特写。然后是麦克被警察带到精神病院。医生在讨论他是不是真的有病,还是只是借口逃脱劳动。麦克在院中带着其他患者打球,赌博,向瑞秋护士要求放电视看棒球比赛,但是遭到了瑞秋的拒绝,她以投票的方式决定,结果第一次只有几个人举手,第二次投票只有九个人,投票结束时,麦克去游说病友,但都没人理他,出乎意料的一直不说话的大块头酋长却举手了。

麦克欢呼着叫瑞秋护士看,她却说投票已经结束。麦克看着电视里反射出的自己的样子,开始自己解说球赛,把病人全部吸引,并随着他的解说词一起跳跃激动。麦克带着一群疯子打球赛,让酋长守着篮筐不让对方进球,酋长充分发挥身高的优势,拦截进球,轻松地投球。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酋长最后带着微笑在球场上奔跑起来。

麦克似乎就是进来打破疯人院的一切规则和秩序的。他对抗冷酷教条的瑞秋,爬墙出去开着疗养车带着他们一起出海捕鱼,通过女友凯蒂在院里狂欢办派对。本来狂欢派对那次他可以出逃,但是酋长不愿意跟着他走。酋长说,出去了也是被利用,就像他们利用麦克一样。酋长沉默的生活在疯人院里,让别人一直以为他又傻又笨,就像麦克说的,原来他才是最聪明的人,一直在耍他们。比利在出海捕鱼那次爱上了凯蒂,狂欢夜麦克让凯蒂去跟比利一起度过,最后所有人都喝多了趴下。

第二天瑞秋来了看到的是一片狼藉,她很愤怒,她的规则被打破,权威被挑战。她威胁比利说要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妈妈,让他说出是谁干的事情。比利最后屈服了,但瑞秋没有遵守她的约定,还是要把比利带走。比利最后用玻璃碎片割断自己的颈动脉自杀了。瑞秋出来说,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所有的要尽快回到原来的位置。麦克在这个时候爆发了,他冲上去,死命的掐住瑞秋的脖子,想要杀死她。最后被疯人院的保安制服。

影片的最后一切回到了原样,瑞秋依然同志着这里。两个保安带着麦克回来了,酋长在他们走开的时候去看麦克,说现在他愿意跟他走了,他知道麦克不会抛下他,但是麦克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对他眨眼睛,却装傻骗过所有人。这次麦克是真的变傻了,额头的两侧做手术摘除了什么东西。酋长抱着麦克,说他也不会抛弃他,会带上他一起走。麦克艰难的回答了“ok”。酋长拿起枕头捂死了麦克,搬起了压力水箱。当初麦克打赌时,也曾搬过水箱,但以失败告终。麦克说至少我试过了不是吗?用它砸碎了医院的铁窗,在晨曦中慢慢消失。那些疯子都为他欢呼,但是自己却没有走出去的勇气。

故事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麦克本是疯人院里最正常最健康的一个人,在最开始的总是做些疯狂的事情来证明自己有病,到最后想尽办法要逃离。在狂欢夜的时候我以为他会带着酋长一起离开,跟着凯蒂一起走。但是却都醉死了。最后被医院做了手术活生生地变傻,变成不正常了。一切想逃离的,最后还是无法逃离。反而是一直冷静沉默的酋长最后带着麦克默菲的自由的灵魂一起飞越出疯人院了。

那个朝着瑞秋大叫,说我不是小孩子,不要把我当成小孩子,你不能控制我的烟就像控制小孩子的饼干一样,在你高兴地时候才会给一点的巴提尼最后还是接受了瑞秋的控制,安然的到影片最后还是呆在疯人院里。

有些人的反抗是因为有人带领,一旦没有了别人的指引,自己就会失去改变的勇气,让一切龟缩到原状。百度上说这部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每个经典的电影看完之后都会让你久久不能平静,带给你思想的冲击,让你开始反思自己。

11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