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作文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高一作文语文

时间: 新华 高一作文

结构是作文的骨架,合理的结构安排可以让作文更加有条理、层次分明。如何写出优秀的高一作文语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作文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作文语文篇1

一缕阳光刺破了黑暗的缝隙,于是缝隙里便有了新鲜与活力。同样,一席倾听让心灵插上翅膀飞越了茫然,于是心灵便有了空灵与清爽。

曾经流浪在一个听不见风声,沐不着云雨的角落,以为在天与地之间,日与夜之间,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就够了,于是拒绝了阳光。湿润的空气竟在一夜之间将我流浪的绳子斑驳上悠悠绿意,像是走进氤氲的梦境,无奈最终棉絮收容了温存的泪水。我记得很早很早的我像狮子般张开双臂在细腻的煤渣跑道上狂奔,跑道像一条宽长的海藻发出古朴深邃的幽香。或许是自己的疏忽,一时间成绩竟成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被风雨肆虐了一季的操场如玻璃纸般迷眼,可我觉得它仿佛是一座孤岛,而我也正在自己的路上顶着风,冒着雨,苦苦地走,所有的颠簸都在脚底打茧,所有的风云都在胸中郁积,所有的汗水都在肤上打皱。可结果呢?步步引出迷茫,似乎一路风尘仆仆而来,扬起的风沙掩埋了身后孤寂的脚印,而前方亦困惑,亦恐惧。

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风中跳着别人自以为美丽的舞蹈,一向高傲的我第一次低下了头。来到河边静听流水诉说逝去的流光,可那水底潜走的鱼儿再也无力捞起那些纷繁的记忆,于是萧索的芦苇在水中点出圈圈涟漪,水的流光已非昨日那般溢彩。

回到教室,夜的翅膀已经覆盖了大地,老师拿着一支蜡烛走过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她的笑容是那样的甜蜜,就像咖啡一样刹那,我的空间像是被击碎了些什么。她坐下来给我讲了许多。她告诉我扔掉那个所谓的光环才能融入集体,感受大家对你的爱,何必非要强装起一副自强自立的神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时候相信自己或许是自负的错觉。

那夜无眠,我懂得了自己的疲惫忧伤,不得不承认是自己陷自己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恰恰是老师垂下的一根藤索解救了自己。

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有时在自己挖破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别人垂下的枯藤或许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握住它吧!

高一作文语文篇2

孟老先生有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然在我们这个日益呼吁诺贝尔奖,召唤大师的年代,无数专家迫不及待地跳入渔网,以求短期内涅化为大师。这不仅使人惊呼“收获”更多的同时惊疑,“将来会有什么?”

对硕士、博士、导师、学者的种.种论文指标,舆论对大师,对诺贝尔奖的偏执的渴盼化为一张张细密的渔网,捞起了本应该继续成长的小鱼,留下一潭池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可见做学问,做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学问是需要长时间。司马公三十年著《史记》,曹雪芹十年语红楼,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血与泪,超绝的学者必使用超长的时间来成长。由此看来,我们今天那细网中无数未成大鱼专家们大师背后浮现的是一个个看似华丽的泡沫。何不将网眼放宽,让鱼儿们有更多时间来经历人生,充分成长?

除了时间,细雨带去的还有学者们本应坚守的宁静。学者,本应是耐得寂寞的。钱钟书先生笔耕一生,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华章《围城》、《谈艺录》、《管锥篇》,先生以他的博学一次次震惊世界,然而人们在惊于其文时却总是忽略先生两耳不闻窗外尘嚣事的用心苦读,忘却了先生图书馆的一杯淡茶,一本书的宁静身影。梦醒推窗望残月,哪堪只影映孤墙,也许,只有宁静淡泊的心才能在文化的殿堂中行得更远。书中曾说到剑桥为霍金留下了一个宁静的空间,可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急于将学者们套入网中,曝于公众之下,给他们留下一片宁静吧!

使鱼们甘于入网的另一个原因是名利。不可否认,求得一桩大富贵自古就是文人们读书的重要原因,但,那些真正名垂青史的,却大多没入名利场。孔子曰:“学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不甚赞赏为名利而做学问的行为。看淡了眼前的富贵,忘却了功名利禄,留得那颗菩提心,学问之门方可开。塞林格先生以《麦田的守望者》轰动世界后却躲入乡下小镇,从此远离喧嚣。他在逃避什么?他在守望什么?

那是一颗融于学术、融于艺术的心,那是一把打开精神高处的钥匙。忍把浮云换了浅吟低唱,柳永如是说。让我们给学者们留下一片不受世俗名利亵渎的净土吧?莫急于让他们被浮名的心网套牢,莫让伊甸化作失乐园。他们需要的是心灵的纯净与人格的独立,不是名为专家、大师的锁链,不要束缚了学者们心灵的翅膀。

何妨让我们把种.种网眼留得更宽一些,把急躁的心平淡一些,三十年后再来收获这一批长成的大师。

高一作文语文篇3

伴随着栀子花的清香,我又来到了外婆家,来到了六年来梦中的小屋。来到了栀子树下

记忆中的外婆是一个慈祥的人。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微笑,坐在门框边。拿着针,把栀子花一朵一朵的穿起来。雪白的栀子花,顺着外婆的手,一朵一朵的连成一串。穿好了一串,便放在身边的篮子里,再继续穿着。那时,我多半是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时不时跑来问问“外婆,穿好了吗?”当外婆穿满整整一篮,我便兴奋地喊道,“快快,外婆,快。我们出去。”这时的外婆便会牵着我的小手,带我走出院子。‘卖栀子花串喽,又白又香的栀子花串’我清澈的童声在小巷里回荡着。外婆的栀子花总是又大又香,不一会儿就能卖掉好多。卖栀子花串的时候,外婆多半会给我留下一串最漂亮的栀子花。戴在我的头上

外婆的院子里种着一棵大大的栀子花树,粗壮的手臂,洁白的花朵,总让人有一种极其舒服的感觉。每外婆卖完栀子花,我都会爬上这棵大大的栀子花树,在树上坐着,看太阳落在小巷的尽头,时不时和栀子花偷偷说上一两句话。当小院弥漫着饭的清香时,我便会把头顶上的栀子花系在树枝上,然后飞快的趴下树,冲进厨房。

栀子树是我的好朋友,不论是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会和栀子树分享。

我以为那一天永远也到不了,我以为那一天还很远,可我没想到,这一天竟然来的这样的快。原本在拾栀子花的外婆,就那样,突然间倒了下去。邻居们把屋子围得紧紧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嘈杂在我耳旁。我躲在栀子树上,任凭大家怎么呼唤,就是不下来。

”外婆怎么了?外婆为什么不动了?外婆......。“我大哭着,妈妈紧紧抓着我的手。我想甩开妈妈的手,我想去告诉外婆,栀子花都落了,我还想告诉外婆,妈妈和舅舅都回来了。妈妈,为什么外婆要住在那个木头里面?里面好黑,外婆会冷的。妈妈,里面没有栀子花香。我好想告诉妈妈,外婆最爱栀子花了。可是,妈妈的脸好难看,舅舅也是,这时怎么了。我看见栀子花都被踩坏了,不,我不能让栀子花被踩坏。我用力甩开妈妈的手。这朵也要捡,那朵也要捡。外婆最喜欢栀子花了,不能把它们弄脏了。可是,那么多栀子花,放在哪儿呢?外婆,你为什么不来帮帮我?这里有好多栀子花,我捡不完。

妈妈,舅舅,你们为什么把栀子花都扔了?外婆最喜欢栀子花了,你们不能扔。我哭着把栀子花一朵一朵的捡起来,它们都干了,都被踩坏了。我把栀子花埋在树下。那么多栀子花,怎么办呢?外婆现在住在那个小土包里,那里面没有栀子花,外婆会难过的,我要把栀子花放在小土包上,这样外婆就高兴了。

我跑出院子,外婆,你等着,我去给你送栀子花了。栀子花在我的怀里,可香了呢!

高一作文语文篇4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高中语文作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

教学目标:

1、学习准确表达自己的心灵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激之情和敏锐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教学设想:

指导作文,不能光指导写法,更要指导内容。本单元是全套书的第一单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作文时要尽量发掘感动点,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提取曾经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选修教材《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可作为重要参考。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预习 “心灵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2、主动收集相关素材

二、教学步骤

1、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过去的作文有哪几篇是成功的,在写这些作文时是不是动了感情。由此引入这一次的话题。

2、可让学生就课文后的练习,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进行思考和交流,谈谈选择的理由,以便互相启发。

3、范文引路

手 帕

湖北枝江市第一中学 甘玲珑

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镍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我们这一代,我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教材中黄方国的《父亲》一文的片断,有可能的话,全文印发给学生。

父 亲

黄方国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篓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地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点。”

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高一作文语文篇5

四月的广州,春风掩面,翠绿枝头。缤纷娇艳的鲜花怒放,一起吐露着迷人的芳香,这满城灼色吸引了多少人在此流连忘返。

一日,在地铁的闸机处,我遇见了一位高大的外国人。他的脖子上挂着一个蓝色的吊牌,左手拉着一只巨大的棕色行李箱,右手拿着小巧玲珑的绿色地铁票,站在人来人往的闸机前,手足无措地将地铁票在闸机上翻来覆去地感应。绿沉在他的指尖跃动,倒是更显得他的茫然了。

就是这一小会儿,他的身后已经排起一条不短的队伍。外国人身后是一位戴眼镜的灰衣小哥,他的手上早早就捏着一张羊城通。相比起外国人摸索的温吞,灰衣小哥更显着急,不停从旁探头,看了好几眼外国人。虽是面无表情,却是让人感受到他因为驻步的不耐烦。

这时一位身穿红马甲的小哥哥走了过来,弯着眼角,带着像是要沁入人心的笑容向外国人招了招手,用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拙劣地示意他先走到一边。红艳艳的马甲折射着如阳光一般的柔和。

外国人张了张口,拖着行李箱走到了一边。突然,他抬腿走向了另一台闸机,却没有带上行李。

意料之中的他顺利出站,可他似乎忘记了被他“遗弃”的行李箱。红马甲小哥哥拍了拍他的肩膀,又指了指他还在站内的行李。

外国人像是如梦初醒般,用手捂住了张大的口,望向了红马甲小哥哥和那位灰衣小哥。

种族基因的不同,使得外国人的眼睛在灯光下像是琥珀一样透亮,连远处的我都似乎能看见他漂亮眸子里的无助。

我可没忘记灰衣小哥刚才的不耐烦。倏地,我看见了外国人的眼眸一亮。

灰衣小哥抬眼望向了外国人和红马甲小哥哥,又顿了顿,忽然伸出手把被“冷落”的行李箱拉到身前,面无表情地过了闸机。外国人立即迎了上去,接过箱子,咧开嘴,毫不吝啬地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贝色的牙齿明晃晃的,让人看了心里不由生出一股暖流。

东方人笑得含蓄内敛,西方人笑得明艳开朗,却都在向对方表达着自己的善意;东西方待人处事的方法不同,却都能相互接纳。广州的美景能吸引到不同的人,文化能吸引到不同的种族。

广州之美,美在车水马龙间的星月,也美在人文关怀中的接纳。

高一作文语文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龚自珍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其局限性。

2.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掌握活用实词及积累相应的实词、虚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学过“九州生气恃风雷”一诗,诗作想象奇异,奔放豪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热切盼望新兴社会力量出现,一扫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今天,我们来学习龚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馆记》

二、作家作品

三、解题

从题目字面上看,本文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引起读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含意隽象。

四、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正音

欹(qī)蟠(pán)诏(zhào)

鬻(yù)诟(gòu)遏(è)暇(xiá)

2.学生对照原文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产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动和决心。

第3段:抒写自己辟馆病梅的苦心。

3.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进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对正直人才进行摧残。

删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压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杀。

锄其直:忠负之士受扼杀,迫害。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就一些重点语句、段落进行讨论。

二、讨论学习

1.为什么文章开头起笔先写梅的产地?

明确:产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隐示产梅之盛。

2.将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几句话道出了病态社会的病态的评梅标准,实则是统治阶级选择人才的标准。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者忌恨和扼杀那些正直的,有骨气的,生气勃勃的人才,而要人们变为委曲,邪侫,毫无生气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画士”“心知其意”却不敢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们心中虽默许这一标准,却不敢出开用这一标准云衡量“天下之梅”,实际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来。

4.那些封建统治者的帮凶的具体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5.目睹梅的病态,作者发出了“誓疗”的决心,具体是怎样疗梅的呢?

明确:“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这里的“必”与上文的“誓”呼应,表达了作者疗梅必见成效才罢休的决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无不表现作者追求个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这也正是他民主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6.文章结尾用一长句有力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黑暗现实中,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作者有“疗梅”的决心却自责能力渺小,以感叹领起,抒发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变革现实,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爱惜人才、培养人才,这几点是有积极意义的,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正是这种抱负的写照,表达了作者坚持战斗,为改造社会奋斗不息的决心。

三、总结归纳

1.关于“托物言志”

①什么是“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指用常见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讲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写的是“物”实则读“志”。

②为什么用“托物言志”?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在当时“文字狱”恐怖气氛笼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统治者压抑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主题,只能用这种的托物言志的曲笔来揭露时弊,大声呐喊,托梅议政,拯救人才。

四、背诵全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小文,讲清一个道理

高一作文语文篇7

淡淡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浅浅地映在房间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辉。

轻轻打开书柜,我看到了我熟悉的书目。

目光在一本本书上游移,不知道该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过的,有厚厚的《红楼梦》,薄薄的连环画,深奥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论语》……一本本书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犹疑地看着,突然,一种莫名的心情跳动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犹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旧不堪的一年级教科书抽了出来。

轻轻地翻开,“嚓啦啦”的一响,泛黄的书页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后不禁笑了起来。我想起来了,快上二年级的时候,我边看它边洗脚,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只泥鳅似地滑进了水盆。

一页页翻开,先是拼音,然后便是教我们写简单的生字了。虽然上面的字迹都随着水迹模糊了,却还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见一个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紧紧地抓住铅笔,一笔一画地写着,写得歪歪斜斜,脸上却满是童稚的欢喜。

“一”字突然映瞒了眼帘,满页纸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开始的“一”,画得像蜈蚣似的,压抑得让人难受。后来的虽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没有一开始的难看了。在书边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体:wohuixiezile(我会写字了)。虽然是拼音,但我还是看明白了,那个女孩,在满满的一页上画满了“一”字,最后欢天喜地地在角落里写上了一行拼音,明丽的阳光从发丝里穿下来,圆圆的小脸上映满了纯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阳光一样灿烂。

继续往后一页页翻着,每一页都有东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迹。有一页上的纸不知为何破了半张,一看到这,我就明白准是和父母闹别扭了。从小我就有这个毛病,一来气,碰到什么撕什么。

一页页翻着,有一页上画了两个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纸上,不知正说着什么,对话早已模糊,但一种久违的心情从我心上悄悄滑过。

小时候用的书,现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亲切。从小学一年级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级的成熟,我的变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里的童真似乎并没有变,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结了一层厚厚的茧,随着这本旧书一页页翻开,那茧,一层层地打开了,童心飞出来,童年的快乐像漫天的阳光一样撒了下来……

静静的月光洒在手里的旧书上,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

高一作文语文篇8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许多人和许多事。有些事让我们难以忘怀,有些人让我们铭记在心。学会记忆,记忆那些最美好的时光;学会感恩,感谢那些给予我们帮助和关怀的人。

让我愿用一生一世去铭记的人便是我的启蒙老师董老师。

董老师,没有演员的光鲜亮丽,没有科学家的伟大功绩,文学家的德高望重,也没有企业家的名望地位,但她却有着和焦裕禄同志一样鞠躬尽瘁的高尚精神。

记得第一次见到董老师时,董老师笑眯眯的,眯成两条缝的眼睛看着我们,好像我们是老相识似的。当时,我还是一个一米二五的小个子。看着我腼腆的样子,董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好干!我相信你是个出色的好孩子!”对!好好干!看着董老师那盛满笑意的眼睛,我在心里这样想着。

转眼间,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同学们早已熟悉了董老师的微笑,早已习惯了董老师的幽默风趣,早已对董老师不同寻常的教学理念见怪不惊了。

又一次作文课,董老师笑嘻嘻的对大家说:“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摇了摇头,期待老师的下文。“我今天到菜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鸡,你们说我能不高兴吗?”我们顿时交头接耳起来:一元钱买两只鸡?!这说出去谁信呐?!我们都说董老师在开玩笑逗我们玩。可董老师一本正经的说:“真的,我从来不开玩笑,不信我念给你们听。”说着,她拿起一本作文本声情并茂的朗读起来,但她那真情实意的语言和那不切实际的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滑稽极了,引得我们哄堂大笑,却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文要真实,不要不顾事实胡编乱造。

为了我们,董老师一心扑在了教学上。夏日炎炎,汗水湿透了董老师的衣衫;北风呼呼,董老师那不戴手套的手啊,写出的字怎么这么歪斜?可您还是一笔一笔的写,写……那样清晰的声音,那样透彻的讲解。

啊!董老师,您的每字每句都像涓涓细流,滋润我成长,又像是泉水叮咚,句句响彻心头。

高一作文语文篇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 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1、讲解法 2、自主合作法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多媒体展示,教师简述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四、【扫清阅读障碍 】

1、读准字音(多媒体展示,师生齐读)

淬(cuì) 忤(wǔ) 徵(zhǐ) 陛(bì)

卒(cù) 提(dǐ) 创(chuāng) 揕(zhèn)

拊(fǔ) 髓 (suǐ) 樊於(wū)期 箕踞(jījù)

亢(kàng) 夏无且(jū)

2、疏通疑难语句(多媒体展示,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疑难语句由学生预习得来)

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 意:情意。

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③乃今得闻教: 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

④函封之: 函,盒子。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⑤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⑥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

给(jǐ),供应,供给。职:贡赋,赋税。

⑦北之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 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

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五、【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结构】

1、指名学生复述

2、 快速梳理情节(多媒体展示)

序幕 狼烟四起

开端 义士请缨

发展 求取信物 易水诀别

高潮 廷刺秦王

结局 壮士殒命

尾声 秦王目眩

六、【精彩语段赏析】

1、师生共同确定精彩情节

板书: 求取信物 易水送别 廷刺秦王

2、 感受精彩情节,学生朗读精彩片段

求取信物 分角色朗读

易水送别 全体朗诵

廷刺秦王 单人朗诵

3、分组讨论:

(1)分三组,分别讨论三个精彩片段。

(2)讨论内容,精彩从何而来。任选一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或人物性格 或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 或写作技巧 或其他三组分别派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

1)求取信物 荆轲与樊於期的对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推心置腹,表现出深谋远虑、心机绵密的个性。

2)易水送别

场面描写

1 抓住特点 白衣冠

2 突出重点 荆轲

3 顾及全面 其他人物

4 结合写景 风萧萧兮易水寒

烘托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如:白衣冠 世皆垂泪涕泣 世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风萧萧兮易水寒

3)廷刺秦王

顾笑武阳

沉着机智、镇定自若

超人的胆略、非凡的气质(神态)

图穷匕现

神勇 (动作描写 短句)

倚柱笑骂

视死如归 (神态)

4.总结归纳(荆轲这一人物性格及塑造人物的手法)

荆 轲 刺 秦 王

精彩情节 人物性格(荆轲)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胸有城府 人物对话

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场面烘托

廷刺秦王 机智沉着、视死如归 动作、表情

七、【课堂小结】

《荆轲刺秦王》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围绕着一个“刺”字展开,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从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和场面描写两方面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在作文时加以运用。

八、【作业布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同是强秦压境,荆轲毅然选择了提剑行刺,有人却选择了游说。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请完成作业:

“退秦”还是“刺秦”——由烛之武和荆轲想到的

九、【板书设计】

荆 轲 刺 秦 王

精彩情节 人物性格(荆轲) 塑造手法

求取信物 深谋远虑、胸有城府 人物对话

易水送别 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场面烘托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

提示:奏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课丈写形势,连用几个动词短语,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尽收其地”的“尽”,写出了秦军之“强”,也应了太子丹“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是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者,其意不厌”的判断。太子丹认为“秦兵旦暮渡易水”,“日已尽矣”,因而催促荆轲实施刺秦王的计划,意图抵抗秦军的大举进攻,同时也报“见陵”之仇。

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

提示:荆轲的谋划抓住了如何见秦王这个关键问题。他提出用樊将军首与督亢地图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他在太子心急如焚时才提出这个计划,可见城府很深。太子“不忍”,反衬了荆轲智谋非凡。

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

提示: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方面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反映;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身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4.太子丹求“天下之刮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

提示:不是主要情节,因而只作必要的交代。详略得当,剪裁合理。

5.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

提示:荆轲“有所待”,遭到太子的猜疑。太子的不信任对侠义之土来说,无异于人格侮辱。“士可杀而不可侮”。荆轲忍无可忍,怒叱太子,显示了刚烈的性格。

小结: 第一部分写行刺秦王的准备工作,包括商议计谋、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五个场面,其中荆轲与太子丹有三次分歧。这些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提示: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2、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表现荆轲的思想感情,渲染悲壮的气氛。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小结:易水诀别,表现了荆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计见秦王(11—13自然段) 顾笑武阳(14自然段)

秦廷搏击(15—17自然段) 倚柱笑骂(18自然段)

遇难去世(19自然段)

2、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提示: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既祖,取道”略写,重点写慷慨悲歌;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汽的气势;④有条不紊:人物活动按时间顺序描写;⑤结合写景:“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拓展探究 】

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速读课文,根据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他对樊放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行刺失败,他仍宣称欲生劫秦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悲歌。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事前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一往无前,“终已不顾”。行刺不就,身受重伤,仍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2、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提示: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但千百年来,荆轲那种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仰与肯定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赞扬了荆轲机智勇敢和扶弱救困、反抗侵伐的侠义行为,表现了作者反抗强暴统治的思想,这是本文的主旨,同学们已经领会了。

五、【作业布置】

1、背诵 “易水诀别” 一段.

2、整理文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成语等

3、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荆轲是奴才还是英雄,应当歌颂还是应当批判”,请结合课文相关信息,联系历史背景,谈谈自己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荆轲的“智”:

1、私见樊於期

2、厚遗秦蒙嘉

3、顾笑秦武阳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不仅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学生收获了知识,学生们对这一堂课的内容能很好的掌握,充分的吸收,乐于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带给他们了快乐,增长了见识,并且富有成就感。

高一作文语文篇10

今天,我和全家来到了华山,早就听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可惜没有时间来玩,现在可好了,我决定一爬到底!

来到山脚下,我的妈呀,山腰的景色又美又险,瞧,有的树长在悬崖边,好像马上就要掉下去一样;有的大石头好像被冻住一样,眼看就要砸中人了,可真让人心惊肉跳啊!再往上看,好几个山峰矗立在云雾中,活像妖怪的手指头!顿时,我的决心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天哪,这华山有几个哪?还个个都这么高!妈妈笑着说:“傻孩子,华山是分为五个峰的,况且我们要先坐索道上北峰呢!”我这才放心下来。

坐在北峰索道的缆车里,看着身边的人和路越来越小,我却在“腾云驾雾”,我禁不住大喊:“华山!我来啦!”

一下索道,我们就一起往北峰顶上冲,等冲到北峰顶,我可怜的胖婆婆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她不愿拖累我们,说:“我还是就在北峰这边转转玩玩,等会儿再坐索道在下面等你们吧。朵朵,加油!”就这样,我和爸爸、妈妈、公公继续向更高的中峰进发。

由于山势陡峭,峰回路转,每隔一段山路,就会依着山势,修建一个小小的平台,我们都要休息一会儿。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了,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难题——苍龙岭,“人如其名”,它就是一条南北方向的山脊梁,两边全是悬崖峭壁,与地平夹角近80°,像一条苍龙腾上云霄。这可怎么爬呀!?妈妈让爸爸打头阵,顺便能拽拽我,我在第二个,妈妈跟在我后面,关键时候可以托住我,公公断后。就这样,在家人的“连哄带骗”下,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爬到了中峰的顶上。东峰离中峰很近,我们不一会儿就爬了上去,那里有著名的景点:一个是呈90°的“云梯”,还有一个是直立往下的“鹞子翻身”,鹞子翻身因为太危险,目前已经关闭。但还好,还有云梯。我虽然还小,但还是能爬上去一段的。

等我们把华山几个峰的景色玩遍,已经将近下午6点了。从山上下来后,我们坐在缆车上,欣赏着身边的崇山峻岭,看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不由感叹:华山又高又险,让人胆战心惊,但,我终于翻过来了,我终于挺过来了,坚持就是胜利!

高一作文语文篇11

项脊轩志(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发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

2.背诵全文。

课时分配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解与作家作品

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正音。

补充注音:

2.补充注释:

(1)不能得日:得到阳光。

(2)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听得到。

(3)日过午已昏:屋里光线昏暗。

(4)庭阶寂寂:少有人迹。

(5)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

(6)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7)相为应答:为她做出回答。

(8)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天。

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课后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订正课后练习二、三。

2.请学生朗读课文,为背诵做准备。

二、讲读课文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提问: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容,容纳;②接着写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教师点拨:这样写,形象而具体,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屋顶上东也漏,西也漏,每次搬动书桌,看来看去没有可以安放的地方,显得有点狼狈。

提问: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教师点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

提问: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辟,开。垣墙,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桅,“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提问:在这样环境里读书,你觉得如何?(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回答,而让大家反复朗读下面几句来加深体会。这几句是:“借书满架,僵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读后由教师讲解。)

“借书满架”,足见轩中人的好学,书未必真的都是借来的。“偃仰啸歌”,见课文注释、,这是就字面意思解释。其实这是极写读书之乐,只有当读书有所得的时候,才会高兴得这个样子。至于作者为什么一会儿又“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呢?显然又是在进一步考虑书中的问题,有更大收获。

提问:“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再问:是写环境幽静还是写喧嚣?

明确:写幽静。

进一步问:“万籁有声”与“万籁俱寂”哪一个更幽静?(这个问题提出后估计课堂气氛可能比较活跃,答案也不一定一致,如能引起争辩那就更好。最后仍由教师归纳讲解。)

“万籁有声”是写作者凝神专思时书斋里静得连最细微的声音也能听到。以有声写无声,这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以有声反衬“静”字。而这种静是有灵气的“幽静”,而不是一片“死寂”,真可谓“此时有声胜无声”啊。

下文写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课文注为“美好的样子”,有的书上解作“形容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之语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这是一幅多么幽雅、美好的画面!(讲读至此,让学生掩卷而思,并自由地朗读课文第1段,直到能背出为止。最后集体背诵一遍。)

三、小结:

这一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可喜事,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作者对项脊轩这种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讲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提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从文章的结构上说起什么作用?

明确:由喜而悲,转为怀旧。这句从文章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2.学生默读课文第3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共分三层,第一层从“先是……”至“……凡再变矣。”先泛写项脊轩外的变化,是可悲事之一。

第二层从“家有老姬……”到“……语未毕,余泣,姬亦泣。”写轩内,回忆母亲遗事,是可悲事之二

第三层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到这一段末,继写轩内,回忆祖母遗事,是可悲事之三。

3.分析第一层

提问:作者抓住了哪几个富于特征性的细节,写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的?

明确:写了“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

教师讲解:写三件典型性的事情,总共也不过用了13个字,寥寥几笔,就把封建大家庭中分家后所产生的那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凡,总共;再变,变了两次。

4.分析第二层

(1)指名学生朗读

(2)教师讲解:作者幼年丧母,有些儿时往事不甚了了,所以借老奶妈之口道出,自然而真实,亲切而感人。特别是写到母亲关怀儿女,叩门问寒问暖,“儿寒乎?欲食乎?”情意缠绵,感人至深。虽仅一言半语,却纯是慈母心肠。这是一幅多么平常、而又多么动人的生活画面啊!

5.分析第三层

(1)找两名同学朗读(一名同学读“大母”的话;另一名同学读其他内容)

(2)教师讲解:束发,指童子尚未成年之时。古人在儿童时代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上。吾儿,我的孩子。若影,你的影子。竟日,整天,即一天到晚。作者写这个细节,巧妙地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叙述祖母来到轩中只写了一句话,语气亲切而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了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次写祖母关门而去,哺哺自语,话中有些许忧虑,但更多的是相信,对孙子的功成名就充满着希望。这话没有当着孙子的面讲,更见其期望殷切,情意真诚。接着写祖母“持一象笏至”,进一步表露了她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说话,平平常常的几个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足见作者摄取生活细节功力之深。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6.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4段。

读后简述:这一段记述一些琐事,写作者为项脊轩能长时期维持原状而感到欣慰。

7.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5、6段(即最后两节)。

读后讲解:十几年后作者又补记了这一段,怀念死去的妻子,是可悲事之四。

提问:在写法上与上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因为都是怀旧,所以情调和谐。怀念亡妻,同样是抓住了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写。例如,“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等等。

接着问:请再想一想,写法上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可写之事很多,但只写与项脊轩有关的事情,可见选材之严,取材之精。“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更是生动,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跃然纸上。

继续讲解:文中没有“相亲相爱”或“相敬如宾”之类字眼,而伉丽深情自见。这种写法,是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补写的这一段,就文意看,写到“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也可以收束全篇了,不意下文又起波澜,转而写庭中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使文章的余韵悠然不尽。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盖,伞。

提问:写感情,可以明写,也可以暗写。试联系上文举例说明。

明确:明写,如第一段里的“珊珊可爱”,第2段末的“令人长号不自禁”等;暗写,如第2段里的“某所,而母立于兹”和本段的“今已亭亭如盖矣”等。暗写的好处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继续讲解:这个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睹物思人,抒发了物在人亡的感慨,使读者回味不尽,对项脊轩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了。

8.集体朗读课文第2、3、4、5、6段。

小结:以上6段是第二部分,写可悲事,着重回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遗事,绘形绘声,颇能打动读者之心。

三、课文总结: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题一。

2.背诵全文。

高一作文语文篇12

什么是幸福?不同人有不同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就是幸福。对于学生来说,放几天假休息休息就是幸福。对于商人来说,获得最大的利润便是幸福……很多人追求一生,蓦然回首,幸福就在身边,满足、感激便可拥有幸福。

鸟儿快乐地飞翔,因它把握住自己的幸福——拥有一双翅膀;大海欢快地咆哮,因它把握自己的幸福——拥有广阔的胸膛;玫瑰尽情地开放,因它把握自己的幸福——拥有美丽的舞姿。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重要的是紧紧地把握与收藏。

满足便可拥有幸福。人家常说:“知足者常乐。”一个不会满足的人永远得不到幸福,因为他的双眼被欲望蒙蔽、他的心被欲望捆绑,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幸福,这是何等的悲哀。陶渊明因为满足田园淳朴的生活,所以才有“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徘徊”的闲情雅致;胡忠因为满足高原奋斗拼搏的生活,才有其奉献十几年的感人事迹。人因为满足而享受生活中的幸福。

心存感激便可拥有幸福。大自然给予人类太多太多的东西: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淡水,温暖的阳光,各类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生存了几十亿年的地表。这些都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而我们没花一分钱,没付出任何东西而是用它们,我们没有资格抱怨什么,因为它们本不属于我们,而我们应该用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当我们心存感恩,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件物品都可以让我们享受到其中的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早上醒来有杯白开水放在床头就是幸福;有爸爸、妈妈的关怀就是幸福;考试失败有人安慰就是幸福;与朋友一起逛街聊天就是幸福……幸福就在眼前,不要还傻傻地寻找什么幸福,它就触手可及,在你懂得感恩、学会满足的旁边。

如果我是一只鸟,我会自由地飞翔与歌唱;我要感激我拥有一双翅膀;如果我是大海,我会勇敢地咆哮,冲击着沙滩,我要感激我可以自由地流浪;如果我是玫瑰,我会尽情地开放,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起舞,在风雨中歌唱,我要感激我拥有鲜润的花瓣和芬芳。

生活中处处有幸福,不要等到老了后悔没有把握住幸福。

高一作文语文篇13

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无畏的去向挫折招手,你会发现一个新的自我!”是呀!人生的挫折也许会带来一时的痛苦,但乌云过后,总会撒播下因勇敢而胜利的曙光。因此,人生需要挫折,拥有挫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记得儿时就学过狄更斯的诗:“挫折是走向成功的铺路石。”也曾唱过《阳光总在风雨后》。也听到过妈妈的训诫:“去勇敢面对挫折!”于是,去挑战生活中的挫折便是我一生所追求!于是,我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因为人生需要挫折,它能冲淡你骄狂、不可一世的心;人生需要挫折,它能为你找回失去已久的精彩;人生需要挫折,它能使你感受到击败它后成功的喜悦。

就像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挫折给她带来对残疾人博爱的心,成为一名光耀19世纪的作家;再如爱迪生,一生实验失败上万次的挫折给她带来发明的电器一千多件,成为受万人崇拜的科学家;再如共产党成立初期,外遇日寇,内缠”蒋朝”,腹背受敌的挫折却丝毫打消不了他们的爱国心,他们用血和汗使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说明了人生需要挫折,才能换来”千锤万炼虽辛苦,吹到黄沙始到金”的收获吗?

可是,在我们生活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终日庸庸碌碌,逃避着一切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及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挫折,小心谨慎的生活使他们变得没有一丝勇气与斗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无畏的想法都所剩无几,这样的一生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样的生命有如被白蚁腐蚀一空的河堤,随时都会因塌裂而一发不可收拾。梅花尚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他们,却不及一株傲骨于风雨中的梅花。

就此看来,人生不存在挫折的可悲、可怜甚至可惜的!忘却这些,去勇敢迎接挫折吧!短暂的痛苦会带来新的惊喜,新的惊喜会带来无畏的斗志,无畏的斗志会带来一生的辉煌。

高一作文语文篇14

一只刚刚学会飞翔的小麻雀,不经意间闯入了我的心灵……

初遇

雨来得太突然了。我外出吃饭,没有想起带雨伞,只好在老板娘的小饭馆里避雨。雨似乎不解人意,越下越大,噼里啪啦的,还不时夹杂着雷鸣电闪。夜色越来越浓了,我开始担心起来。

“呼啦”一声,一个轻小的身影闪过,我定睛一看,竟是只小麻雀。雨水打湿了它的翅膀,看来它是飞不起来了。于是,我伸手抓住了它。

交流

我捧着小麻雀,让它在我的掌心里安安稳稳地伏着。它的头微微低着,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翅膀湿漉漉地耷拉着,似乎极不情愿被人逮住。

我抚摸着小麻雀的头,忽然感到它好可怜。被风雨蹂躏,又落入它们一向认为很残忍的人的手里。

“小麻雀,你放心,等天晴了,我会把你放走的。”我说。

麻雀的眼睛一只睁着,一只闭着,时刻都在警惕着周围的一切。意外

“小姑娘,你要把它放走吗?”老板娘问我。“嗯。”

“这样好吗?我那小儿子一心想抓只麻雀,可就是抓不到。把你那麻雀给我,饭钱就不用开了。”

“这……”我有点犹豫了。一只麻雀就能顶十元钱的饭,听起来挺不错的。

决定

我又看了看小麻雀。它的双眼全闭上了。也许,它听到老板娘的话了,它知道我在犹豫了。可怜的麻雀!也许它已预料到自己的厄运了———惨死在小男孩的手里。

不!不会的!我想起了鸟妈妈,它一定在找它的小宝宝。小麻雀,你一定也在想家,想妈妈吧!就像我一样,在风雨凄迷的夜晚,想念着那个家……

“阿姨,对不起,我不能把它给你。麻雀是属于天空的,不属于人。十元钱能换只麻雀,却换不到那份自然和真情。”

我说完,走出了饭馆,小心地护着麻雀,想象着阳光下它欢快飞翔着的样子……

高一作文语文篇15

教学目标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2.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3.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得以脱逃,纵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的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虽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另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或藐视权贵,或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现在我们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文中记述了颜佩韦等五人的“蹈死不顾”,会帮助我们“明死生之大”,加深对“义”的认识与理解。

(二)检查引导

1.指名朗读课文,口头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也可在学生预习时提供)。

(1)五义士

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沉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

(1584~1626),字景文,号蓼(l))洲,苏州吴县人。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详见人教社《中语参》高中第二册)

(3)张溥与复社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复社是文社,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是很少有的现象。

3.补充介绍作者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名其书斋曰“七录斋”(其专集之名即来源于此)。18岁那年,魏忠贤阉党开始专政,政治更加黑暗,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本文作于魏忠贤“投缳道路”(1627年冬)之后,当是崇祯元年(1628年),其时他26岁。

(三)诵读第1段

步骤:

齐读一遍后,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解答后再齐读一遍,然后进行评点。评点方式有三:①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评点,教师巡视中发现好的评点,向全班推荐;②教师提问,学生答问,再加以概括,使之成为评语;③教师作补充。评点后练习背诵并作检查。(以下各段同此)

评点: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为第3段叙事张本),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为第4~6段议论张本;“义”,全篇纲领)。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首提“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点墓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用感叹结住叙事,为下文蓄势。)

写法指要:

作墓碑记,故先叙墓之由来;况此墓来得不寻常,尤非先说不可。此段纯属叙事,用一个“盛”字作结,却将作者胸中议论托出,何等笔力!

(四)诵读第2段

评点: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极言为时之短。这是引导句,为的是引出下面的议论)。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一比,与常人比)?独五人之曒曒,何也?(承上段“盛”字。)

写法指要:

此段不接着叙五人之死的经过,却就建墓事生发议论,以常人与五人对比,已暗含“死生之大”之意,为结尾张本。由此再进一步展开,真可谓“出奇制胜”。(略释作文中的“奇正”之法。)

注:以上内容大多可以化为启发提问,不是由教师说出。(下同)

(五)诵读第3段

评点: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犹记”统领本段叙事。“周公之被逮”承开篇首句),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周公义者,吴民亦义者,“义”是一段叙事主旨),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须对照下文“矫诏纷出”,义勇如见)。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此处点出五人姓名,值得玩味),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承首段建墓事,妙。)

写法指要:

本段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始末,而以“激于义”三字为统帅,至五人姓名戛然而止,即又回到建墓事上,此亦跌宕之法,盖为下文蓄势。

(六)诵读第4段

评点: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非“激于义”,何能如此!“然”,带出一层新意)。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二提“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再次照应建墓事,可以少慰人心)。

写法指要:

将五人当刑时的表现作为一个独立层次来写,进一步突出了“激于义而死”一语。以上两段皆叙事,承首段而来。

(七)诵读第5段

评点:

嗟夫(由此引出大段议论)!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二比——与缙绅易志者比。用疑问句式表出:上句用“欤”,下句用“哉”,褒贬之意昭然若揭。二问中重在第二问,下文即回答)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之死关系到当时的大局),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正义已伸张),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解释:

“非常之谋”,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熹宗)不豫(病危)时,魏忠贤张(嚣张)甚,中外危惧。上召皇弟信王(后即位,即明怀宗)入,谕以当为尧舜之君,再以善事中宫(皇后,熹宗之后)为托,及委用忠贤语。信王出,上崩。忠贤自出,迎王入。王危甚,袖食物以入,不敢食大官庖也。是时群臣无得见王者,王秉烛独坐。或曰,忠贤欲自篡,而崔呈秀以时未可,止之。”

写法指要:

本段只论述五人之死在当时政治斗争中的意义,仍是在“义”字上做文章,这是为下段更深一层的议论作铺垫。

(八)诵读第6、7段

评点: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暗指魏党),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两种作法,一般丑态),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三比——以五人之慷慨赴死与。“高爵显位”之畏死比)?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虽死犹生,何等荣耀!)也。不然(反掉一段,文势振宕。四比——设想之比,以五人“尽其天年”与今之“百世之遇”比),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非经魏阉之乱,不能作此悲壮语)?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借交代作记缘由点明全篇主旨)。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上文两次提到“贤士大夫”,此处再结一句,以示其“买脰”、“墓葬”之功不可灭)。

解释:

①“为人记”,替它写了这篇墓碑记。“记”,不是记述,而是指这篇文章。②“明死生之大”,阐明死的重大意义。“死生”,偏义复词,偏“死”,“生”无义。③“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语出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同“或”,或许。作者用的是委婉说法,使行文有波澜。

写法指要:

前段说五人之死在政治斗争中的重大意义,本段更进一层说五人激于义而死,死有重于泰山,这就站得更高了。作者在行文上也很讲究,连用四个长句,气势磅礴,波澜横生,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用的是“卒章显志”旧法,却又有其创新之处,读后使人胸襟开阔。五人之死,有此篇碑文,千古不朽矣。

高一作文语文篇16

我和老周不相见已一年余了。说老周,其实是名副其实的“老”。老周已过完六十高龄了;虽已是头发花白,却坚持要带完我们这一届,继续做我们的体育老师。

那时老周身材魁梧,身体健壮,标准的鹅蛋脸、小眼睛、鹰钩鼻,耳朵上还总是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挺严肃、挺恐怖的,但一旦和我们玩起来,那可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老顽童”。

老周常给我们讲笑话。有一次上体育课,男生都在篮球场上打球,而我们这群女生总爱坐在篮球场边,一边看男生打球(因为我们班男生球技不是一般的好,基本上百发百中),一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老周便凑上来,故作神秘地说:“小明跑着跑着就挂到树上去了,为什么?”他挑起眉毛,看着我们,当我们摇头求他时,他才说“因为小明是只长颈鹿。”一边说还一边把脖子拉得很长,我们听完笑得前俯后仰。

那时候是冬天,我们聊了一小会儿便耐不住冷,全都从座位上下来走走。这时我看见“王麻子(外号)”的胸口一跳一跳的,便过去问她怎么回事。只见她的棉衣拉链被一只无形的手拉开,从棉衣里伸出一只手来,向我挥了挥。我很奇怪,指了指她的一只袖子,问:“这里应该没有手,为什么……”她看出了我的疑惑,松开了另一只插在空袖口里的手,说:“我把左手伸出来再伸进右手的袖口里,把袖口抓紧,右手从右边袖筒里抽出来伸进棉衣里,往上一顶一顶的,穿了棉衣嘛,反正看不出来。”她嬉皮笑脸地说,我恍然大悟,“扑哧”一笑,最后她还不忘加上一句:“老周发明的。”我望向老周,只见他的胸口也激烈地“上下起伏”着。“哈哈……”我笑。然而老周却一脸无辜,一本正经地说:“我得心脏病了。”

老周真的生病了,就在次年春天,据说是什么结石吧。班主任欧老师组织了四、五个同学去探望他。进了病房,我们看见老周身上插满了各种各样的管子,脸上还带着氧气罩,平时那个调皮捣蛋、自傲清高的差生李江鸣的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他满脸涨得通红,眼中噙满泪水,鼻子还一抽一抽的。现在想起他的表情看似很好笑,但在当时,我们却谁也笑不出来。欧老师在一旁安慰李江鸣,而我们这几个优等生却强笑着向老周嘘寒问暖。老周勉强地挤出一丝微笑,可这微笑却很快被眉心扭作一团的死结给压下去了。人老了总是会生病的,而直到老周生这场大病,我们才知道老周是真的老了。他不仅是我们喜爱的体育老师,他也是个普通的老人,而且是一个生病的老人,而我们,却天天叫着闹着嚷着吵着他陪我们玩、陪我们讲笑话、讲故事、陪我们打球……我们……我发现老周的头上有好多白发,额头上有好多好多条皱纹,眼中有好多好多血丝,脸上有好多好多块老年斑,手上有好多好多的老茧……老周老了,而我们还是这么不懂事。我们哭了,老周却笑着指着一个小密封袋里的小石块说:“看,这就是结石。”而那上面,却有老周自己的血。

几天后,老周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还是陪我们玩,还是给我们讲笑话,讲故事,还是和男生一起比球技,我们却处处想着老周、让着老周。而老周还是那个老周,还是那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我们已经毕业一年了,好久,没看见老周熟悉的脸了。我停下手中的笔——老周,你现在过的可好?

高一作文语文篇17

当今社会,许多学生都为了能考上名牌中学、大学而拼命读书,望子成龙的父母也为了孩子的未来大包大揽。如此下来,即使孩子们如愿以偿,却成了寄生虫,好的习惯却养成,最终一事无成。所以,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养成优秀的生活习惯,能让我们更快的走向成功。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有规律,曾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一种习惯一直坚持着,当他最后获得近百项的研究成果后,这个习惯都没有停止。

可见,习惯决定着我们的活动空间大小,也决定着我们的成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路上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一种好习惯的养成,代表着我们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所以,一个优秀的人,首先要有优秀的生活习惯。

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能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的未来。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努力谦逊,每天清晨都会默读贴在墙上的好词好句,他一直坚持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成为一种习惯,而到最后,他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小说家。这是一种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我们是在学习当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和目标,从而创造一个无限光明的未来。所以,一个优秀的人,还要具有优秀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帮助我们打造出骄人的成就。一代世界名人富兰克林曾经为自己定下13个准则:节制、少言、秩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适度、纯洁、平静、节欲、谦逊。

这些准则伴随着他走过了年年岁岁,造就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杰出的才华,让他在政治、文学、哲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身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形成缜密的思考方式,所以,一个优秀的人,他还应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是否具有优秀的习惯是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习惯决定命运。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高一作文语文篇18

记得解释学家伽达默尔曾经写到,“必须一开始便对文本的异己性保持敏感,这种敏感既不涉及所谓的中立,亦不意味泯除自我,而是为自己的先存之见和固有理解让出块空地。”是的。

读罢这读材料,我可以赞叹丹麦人或孟子“放长线钓大鱼”的智慧,似乎让每条鱼都长到最大也更符合“边际等效原则”。然而,至此我不禁要拷问我先入为主的立场。对那些鱼来说呢?我们所谓的“智慧”对它们又是何等的残忍?捕杀它们的同时我们不在忏悔而在寻求利益的更大化!

这,是我们自私的“智慧”。

我不否认我们应该有远见,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不在于此。正如野夫所说,我们“不能摒除人为之人的底线思考和本能恻隐”。

如果可恨的假奶粉制造商说,他们不会使那些食用假奶粉、毒奶粉的婴儿立即致命,这样他们可以只掺一点假成分,获得更多利益。我们会称之为“智慧”吗?

如果这世上的霸权国家说他们不会击溃一个国家,因为那样,他们可以慢慢侵蚀另一国家的资源。我们也曾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我们会称之为“智慧”吗?

答案显而易见,我们不会原谅上述种.种自私的“智慧”,因为那是不正义的,不道德的。真正的智慧理应建立在更有效的利用而非无限制地对他人的榨取之上!真正的智慧是平衡种.种利弊而决非不计成本,不分手段地去挖空心思,往往,还忽略了对人、对社会、对生灵万物的迫害!

所以,温总理说:“每一个企业家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我们环保的目的,不应仅仅是为了“我们子子孙孙”,而是我们有愧于的地球。

让我们可以内心深处感受到这种先存的立场带给我们的“自私的智慧”,这样,同在丹麦的气候大会将不再有那么多的眼泪,泰米尔之湖不会响彻那么久的枪声,韩朝之间、巴以之间,甚至普通的人与人间亦不会再有那么多的冲突。

“不一样的立场,我们同时目睹马路两旁,众多脚步来来往往,如果忘记不同路向,我会答复你,人类双脚所踏,都是故乡。”

而我要说,不止是人类,一个钓鱼人,请想想那些鱼。

高一作文语文篇19

有一种感觉叫做幸福,有一种幸福叫做感动。

————题记

双唇轻轻的吟出:“感动”一词,心里蓦然溅起一丝涟漪,它仿佛拥有魔力,让我驻足脚步,沐浴在春日的旎旖、夏季的清爽和冬日的暖阳里,静静回味曾经的感动,曾经的幸福。

春·毛衣

我在你心中永远也长不大。

阳春三月,和熙的春风迎面拂来,天气很暖和了。我终于可以卸下那该死的“企鹅服”了!可你总是执意让我穿上一件毛衣,我总是躲闪你的眼光,不满的嘟哝,不愿把绷得紧紧的毛衣套在我身上。你盯着我,你的眼神告诉我:你希望我能穿上毛衣。可我时再不想穿,便呆呆地看着窗外¨¨¨

清晨暖暖的阳光轻柔的射入我的卧室,照在你和我身上。你笑了笑,最终向我妥协:“好吧,不穿就不穿吧!”当我来到学校,凛冽的寒风让我像寒号鸟一样惨叫:“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不经意间打开书包,赫然出现一件干净的白毛衣,上面还贴着一张小纸条。我打开看了看,上面写着:天冷的时候把它穿上吧!爱你的妈妈。我眼圈有些红了,眼眶中一些古老的液体即将倾泻而出¨¨¨

那个乍暖还寒的初春很温暖。

夏·蒲扇

炎炎夏日,你就是那杯清凉香醇的绿茶。

夏天是位充满热情的王子,所到之处,弥漫着热烈的气息。荷花与蜻蜓同舞,青蛙与知了同唱。我开着空调,在青蛙与知了的歌声中进入梦乡。天公不作美,电厂也趁火打劫,不知为什么停了电,我热得汗流浃背,睡不着觉。“沙沙”我听见了你的脚步声,多轻多柔,像小河的流水声。我装作睡着了,半闭眼睛,看着你。你缓缓走到我床前,用蒲扇轻轻的为我消去热气。我躺在床上惬意的享受着,享受着,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你给我带来了一丝丝清风。

冬·读书

步入寒冬,朔风凛冽。从一个房间钻进了另一个房间。我总是赖在床上,不愿起床早读。你却天还没亮就起来了,走到我床前,轻轻唤我起床,我洗漱完毕,极不情愿的拿起课本,读了起来。我冷的瑟瑟发抖,你把你的手放在我手上,用你的手温暖我的手,一个暖袋也放入了我的怀里……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回想往事,曾经的感动袭上心头:母爱如山,母爱如海;有母爱的人生幸福如山,幸福如海。

高一作文语文篇20

也许你貌不惊人,也许你语不出众,也许你没有别人的才华,也许你没有辉煌的过去,也许还有先天的缺陷,也许为此而伤感,为此而自卑.自弃,请别这样,请接纳自己。

我们生活在这世界上,容易随波逐流,容易放弃自我,艳羡他人。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禀赋,各有各的奇珍,每个人都有别人无可比拟的长处。我们往往缺乏耐心,信不过自己,你要欣然接纳自己。你也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请接纳自己的语不惊人,为自己的生命歌唱。即使没有别人的鲜花和掌声。接纳自己的平凡过去,去创造美好的未来。不要羡慕别人已站在山顶,即使还在山脚下,只要我们不失去攀登高峰的勇气。不要羡慕别人已站在成功的辉煌旁边,即使自己起步在零点,只要不乏进取的自信。

接纳自己的不幸,耕耘自己的人生。世界既然有了我们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一条属于我们的路,我们就要走下去。接纳自己,珍惜自己。

易卜生说:“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或身不由自或已不自觉地将自己丢失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秘诀》里说:“没人能取代你,认清这一点,尽自己所能,做好应该做的事。你并没有义务一定要变得杰出,你只有义务对自己诚实。”

接纳自己,即使不那么完美。

高一作文语文篇21

娱乐圈里的事,向来不太关心,倒是对赵本山有些敬意。对于这位土得掉渣的艺术家心生敬意,是听了他的一席访谈。

他说,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不顺心了,就回铁岭老家,往村头一站,就什么都懂了。对这句话,他有一个解释,说当年的同学,“都长(老)得像我爹!”

生活的风雨,长久剥蚀乡民的体肤,满头白发,沟样的皱纹,那是劳作的汗水染就,是辛劳的泪水洗成。对比之下,赵本山是该满足了,那里的干瘪,曾溢出他儿时渴望的乳香,那里有他老实巴交长眠的爹娘。

而很多歌手或者歌星,像这次作文材料中给出的这位“前我”,往往错误地定位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许多歌手赚得盆满钵满,惊自己为天人,殊不知,是一个文化繁荣多元的时代,造就了他们的人生。“我来了”,透出霸气;而“谢谢大家,你们来了”,则是在卑谦里找回了真正的自我。从传播学意义上说,受众的爱好决定媒体的走向,观众的爱好决定歌者的存亡。所以“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是真正明白了谁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这是自我认知的一个突破,也是人格的一段升华。

想起了农民工。现代城市建设,农民工功不可没,干牛样的活,吃牛样的食,拿最低的工资。一身臭汗坐上公交,城里人往往视若乞丐,避之惟恐不及。每每看到这种场景,心中便如刀绞。“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中国当真就这么‘和平崛起’了,那么我们不要忘记,一定要为连续几代数以亿计的苦力劳工,修一座最高最大的纪念碑,来铭记他们的超常牺牲!”这是一位思想家的深切呼喊,这是人性光芒在城乡问题上的一缕灿烂阳光。城里人哪天发自内心地喊一声,谢谢农民工,你们来了,会激出多少农民工积压多年的泪水!

今天高考,各大中小城市少不了交通管制,为的是考生们有一个好的高考环境。考生被家长们前呼后拥进入考场,断不能有“我来了”的一人独大。整个社会,包括学校和家庭,助威高考,是在培植国家未来的希望。感恩才是考生们的应有态度。说一句“谢谢社会,你们来了”,这人间的情,才不一边倒。社会对孩子们付出之后,才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因为,我们培养的新一代,毕竟有了感恩的心。

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常思“来之不易”、“物力维艰”,把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看成理所当然的回报,是每位官员的哲学底线,也是每一位公民的人生准则。每个人只要做到了“小我”而“大你”,这个社会便处处充满温馨。

高一作文语文篇22

在金色渲染的秋天,我迷惘的度过日子,心中总是想着一个问题:我在这美丽的秋天收获了什么?

秋天在诗人的心中,象征着世态炎凉,让人感到凄婉;

秋天在农民的心中,象征着硕果累累,令人感到愉悦;

秋天在学生的心中,象征着繁重作业,使人感到无奈……

我,作为一个刚步入高中生活的懵懂少年,秋天让我失望。为什么?那是因为秋天来临,代表着无拘无束的暑假结束;代表着前途未知的高中来临;代表着激烈残酷的角逐开始……

我在这一个多月的生活中,收获的最多的是失败。法国着名道德家拉布吕耶尔曾说:“没有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有这种或那种弱点。当他失败时,这种弱点将会缓解他的沉痛之情。”

是啊!人生怎么可能完美呢?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之内,我就已经领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以往,自己总以为自己的学习很好,无论学什么都很轻松,只可惜,幻想在不经意间破灭。原来自己以前是夜郎自大。

让我从一次次的失败中,领略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过,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自古以来,知名的成功人物谁不是经历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磨难呢?阿基米德,爱因斯坦还是牛顿…?

所以我收获了失败,让我不要沉迷于一时之乐,而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今的社会亦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中处处充满着危机,人人都学会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让人对这个社会感到悲凉。只可惜,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远离社会,只会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染成五颜六色,造就不同方面的“人才”。

中国乃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其中的竞争亦愈演愈烈。社会不停地衍变,使不同的阶层成为不同社会。高中就是其中之一,刚进入其中便失败,便代表着比其他人多一些经验,会多思考。比之那些一帆风顺的人,会更好,因为他们一旦失败,不会在意只认为是粗心大意,这样只会令自己成为最后的失败者。

失败给予我动力;失败给予我虚心,失败给予我成功。

失败,我很高兴我收获了你,让我在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谨慎小心;让我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中不断成长;让我再繁重学习的生活中走向成功……

高一作文语文篇23

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坚强的神韵,也就成_‘绝对平庸之人。所以作为普通平凡的人,切不可存平庸之志,应该拒绝平庸。

且看古人,屈原拒绝平庸,才有_‘“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才有了“吾将上F而求索”的执著;陶渊明拒绝平庸,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畅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与期待;李白拒绝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才有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

再看今人,不甘平庸的俞敏洪不想种一辈子田,于是以惊人的毅力,考入了北大,创建了新东方,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奇迹。李娜有一颗拒绝平庸的心,敢于和国家体制叫板,走上职业化道路继续奋斗,2011年法网夺冠后界排名第四,她的目标是世界第一。《超女》、《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这些大众喜爱的节目迎合着普通追梦者,源于他们想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寻找梦想,张扬个性,追求卓越,创造辉煌,而在这条道上执著、坚持。

拒绝平庸,首先甘于平凡。平凡是人生的常态。绝大多数人岗位平凡,角色普通,生活平淡,琐事连连,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从容面对平凡,摆正心态,多一份宁静,少一份浮躁。其次创造不凡。从平凡中掘取激情,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挖掘潜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执著追求,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从容。你会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会贪图享受,庸碌无为,不求显达于世,但求有所作为。

拒绝平庸,需要勇气,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需要意志,没有毅力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需要学习,脱离低级庸俗而变得不再平庸;需要创新,才能立于竞争激烈的社会。

拒绝了平庸,你会拥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你会领略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你会独享“奏裂帛之音,荡回肠之曲”的幸福。

在某种程度上,平庸是失败者聊以自慰的借口,是懒惰者无所事事的理由。拒绝平庸,是对成功的追求,让生命绽放光彩力量,也是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责任。处于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者,放飞梦想,追求卓越,身处平凡而超越平凡,让生活阳光灿烂,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高一作文语文篇24

午后的阳光有些灼热,知了拼命地叫着,像极了刚开学的那个下午。

我沏了一盏玫瑰花茶。

当滚烫的热水将玫瑰浸没其中,干枯的玫瑰就像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一点点鲜活,绽放。

“大家好,我是周玉霞,从今天开始,由我来担任本班班主任的职位……”我顺着声音望过去,那是一道苗条靓丽的身影,隐者黄色或白色花朵的长裙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许是天气热的缘故,她的脸色染上一抹绯红,仿佛含苞待放的玫瑰。高三不会很苦闷了吧,我这样想着。

重生的玫瑰不肯再止步于水面,她开始起舞于水中央,一荡一荡,婷婷而独芳,嫣红的花瓣在水中怒放,舞红了清水,舞进了清香。

周老师是那样尽职尽责,她忙碌于为同学们备课;她会忍着腿上的旧疾陪同学们晨跑;她重感冒却还是坚持为同学们上课;她的女儿课业繁重需要她陪,她却仍旧将大部分宝贵时间和心血倾注在我们的身上。她将自己的全部都融入了这个班级,就像玫瑰,将自己珍藏的花香,毫不吝啬的奉献出来,留一世芬芳。

玫瑰身上的刺,是为了保护她想要保护的人。

她并不矫揉,也会在同学们顽劣的时候发火,其实她并不知道吧,在她屈指可数的几次爆发时,我们更多的是在心疼,心疼她因气愤而微红的眼眶,和沙哑的嗓声。她身上的荆刺,也都是为了我们吧,也都是,为了我们好好成长吧。

午后的阳光,细细碎碎洒在水中,晶莹透亮,一盏玫瑰,便融入了阳光的味道。

仍然记得自己成绩一落千丈的时候,是那样烦躁无助,总是觉得自己被老师放弃了,就在那时,老师找我谈话,一边宽慰我一边关切地问我缘由,我将心事都与老师诉说,老师笑着对我说:“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你,也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句话犹如在寒冬,一束阳光暖过我身体的每一寸毛孔,直达心底最柔嫩的地方。它的力量是如此神奇,乃至今日仍是我最坚实的动力。而心中的浮躁或是寡欢,早已被这瑰色的笑容包裹,融成暖暖的太阳。

我仍记得她和同学们谈笑时的神采飞扬;

我仍记得她手捧鲜花时嘴角的一抹微笑;

我仍记得她写板书时额角晶莹的汗珠。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再多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诉尽老师对我的恩情,惟执笔墨,拙作此文。

高一作文语文篇25

只有众多的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乐曲。一个音符,即便有独到的艺术,奏出的也是乏味单调的乐曲。

五彩缤纷的生活中,一个人做事的好与坏,需要别人来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来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自己首先付出努力;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那么就先去爱别人一点。人生的旅途中,本来就是有晴天,又有阴天;有平川大道,又有没有舟的渡口。其实,痛苦与快乐是两个互补的角色。每当别人陷入危难时,你我伸出援助之手,让别人分享爱的甘露。每当别人遇到烦恼时,你我应该及时为他人分忧解烦,让他人获得快乐。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流露着自己与别人的感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审视,珍爱自己给别人的帮助。

我认为,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建立在互帮的基础上的。倘若仅仅是一个人幸福,一个人得到好处,那不是人们所要的幸福。比如说,腰缠万贯并不是快乐,有钱买不来快乐,有钱买不来健康。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信赖,他们并不能融入大众的爱;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们得到别人的关怀与同情,融入了大众的爱,心理上是快乐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心理的创伤需要自己来“修补”。乐于助人也是一种社会风尚,乐于助人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天真烂漫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时时刻刻想着别人,自己的生活才会少一些牵强和烦恼,自己的生活如同没有一丝风的清水缓缓流淌。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人不爱关心他人,即便是同窗好友,生活无法自理时,眼巴巴地让他坠入挫折的网络。一心想着自己比别人洒脱就是他唯一的目的,其实,他的生活太单调无味了,一旦遇到困难,那么他有没有办法呢?我们处在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更应该热心帮助别人,接纳别人的意见,达到互相关爱。如果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应该将自己的内心坦露出来。生活就是这样,如同一本书,一页页让我们共同翻过去。

快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方式,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快乐的理由,而我真正的体会到:乐于助人是一种幸福。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因为青春不会再来,让我们酿造生活的蜜。

高一作文语文篇26

父亲小时候,是一个卑微的男生,自从高考名落孙山了,他便开始变得颓废不堪。

就因为高考的落榜,父亲就只好在城市游荡求生,充作闲散人等,他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一直处于悲观绝望的状态,每天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地生活着。直到有一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他又坐上了公交车出去讨生活。

这辆公交车的外玻璃窗已经全是灰尘,行驶的时候还时不时地摇晃着,刹车的&39;一瞬间还有刺耳的摩擦声,门打开了,他跨上了公交车,立刻拉住了扶手,因为是冬天,车厢里有很多人,父亲不间断地看向车外的景色。这时,他无法忍受这种感受,所以开始左顾右盼,就在这时,一阵浓郁的面包香气在车厢中散开来,面包主人是一位胖胖的女人,他一直盯着,她似乎看穿了父亲的意图,所以慢慢向前挤了几公分。这时,父亲又看到了一个挺着啤酒肚的男人,看到他口袋里的钱时,父亲产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他要把手伸进那个男人的口袋里,但他又犹豫不决,想到自己不仅没有上大学,还在社会上做小偷,不仅学业无成,而且还道德败坏,想到自己母亲的眼神,他不禁没有下手。经历了无数次的纠结,他还是缩回了自己的手。车门开了,他立即跑了出去,却被一个人拉住,一看,原来是钱包主人,他立刻紧张而害怕起来,但那个男人却说:“你的手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刚刚看到了你的自律和勇敢,我需要这样的人,我可以给你一份工作,那两百元就送给你了。”说着,他就走了,父亲彻底惊呆了。

后来,父亲开始变得乐观,积极起来,就因为一件小事而重拾信心,

凭着高中学历,父亲一直发愤图强,努力拼搏,从而获得了成功。

那时候,父亲离小偷和自强只有一步之遥,是那个陌生人给了父亲改邪归正的机会,给了父亲努力的机会,从而使父亲走上了成功之路。

高一作文语文篇27

天高云淡,百卉争艳。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汇聚了别具一格的你我他。悠悠岁月,淡淡情思。光怪陆离的社会里,一个足以诠释自我的舞台为我们迤逦铺开。走进生活,我们的生命便会经过渺渺空间和永恒时间的抗衡之后而精彩绽放,灼灼其华。生活风骤,变幻莫测,一面清分细雨,清新辽远,置身其间,让人心旷神怡;一面却是疾风骤雨,崎岖坎坷,置身其间,给人以万千的慨叹。踏上旅途,身边伴随我们前行的都是幸福,行走中,我们不能只看到山青水绿和歌舞升平,而要知道更多的是迂回曲折与平淡无奇。既然我们选择了生活,选择了拼搏,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善待身边的幸福,潇洒走一回……

善待幸福,善待生活,让我们生命的枝头熠熠生辉。

人是在自我实现的追求中丰富着精神生命的深度,延展着社会生命的长度。这是一场精神的邂逅与漫游,是心灵的转向和重塑,每一个灵魂都会在这个过程中遭遇洗濯,达成干净。蹒跚前行,颠簸荡游,陪伴我们的往往不是阳光明媚,风平浪静,而是阴云密布,狂风巨浪,但是我们不能回避逃离,而要善待它们,因为它们是我们旅途中至高无尚的幸福,经常可以带我们登上畅丽的生命殿堂而去寻找我们那最依恋的港湾……不是水手的世界无狂澜,不是梅花的世界无萧瑟,而是他们用心善待海的汹涌和严寒的桎梏,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幸福”教会了他们在困难前转头,于逆境中屈伸,也教会了他们用坚定,豁达把生命演绎的精美绝伦,熠熠生辉。

善待幸福,善待生命,不要让它成为慢慢淡褪的情愫。

人生的每一道坎,每一条河,我们并非都能不费吹灰之力的跨过,一帆风顺的渡过。面对诸多的不如意,我们不能在抬首低眉间只剩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颓唐,也不能心存怨恨,愤世嫉俗,更不能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要不学会从容淡定,善待他们,因为它们是我们人生中真正至高无上的幸福,有它们存在,我们的生命才不会成为慢慢淡褪的情愫,更不会成为飘散的灰飞烟灭,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意大概就在于此吧!

善待我们身边历炼我们的苦难,就是善待我们的生命,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幸福”,有它们伴随我们前行,我们的生命就会因此而变的精彩和神圣。善待“幸福”,用微笑诠释心中的清明,挣开心灵的枷锁,给自己真正快乐的权力……

高一作文语文篇28

嫦娥觉得和后羿重逢时幸福的;愚公觉得把大山移去是幸福的;精卫觉得把大海填平是幸福的;后羿觉得把太阳射去,造福百姓是幸福的。

我感觉幸福在爸爸的爱上。

还记得我今年的生日,爸爸头一次不在家,我郁闷极了,心想:“臭老爸,我的生日都不回来,又走了,肯定把我生日忘了……果然呀,我的生日也许不怎么重要呢。”想着想着,我越发毛躁,干脆就倒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可是我一觉醒来,在手机里,发现了爸爸发给我的短消息。里面写着一连串的英文,只看懂了一句“生日快乐”,但是这条小小的信息里,我感受到了爸爸对我浓浓的祝福和暖暖的爱。我欣慰的笑了。这一刻,我的指尖感觉到了幸福。是那么地甜蜜。

幸福还在妈妈的手上。

清晨,妈妈早早地起了床,把一杯香醇的豆浆放进微波炉。不一会儿,一杯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豆浆就出炉了。小心翼翼地把豆浆放到我的床头柜。她又为我煮好稀饭,炒好蛋,还细心地打开了电风扇,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然后就轻轻地关上门,开车去学校教书了。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拿起豆浆,一饮而尽,这时,我的舌尖触到了幸福。是那么的温暖。

幸福也在千万人民的心上。

有一次,因为我的粗心,在图书馆借书的时候,不小心把借书证丢了,直到我到班级的时候才发觉。我心急如焚,急切地寻找,本想再到图书馆的时候,上课铃却响了。我只好丧气地回到班级。心想:“肯定被别人给拿了去了,又要重新办了。”上完课,我沮丧地坐在位子上。就在这时,班级门口出现了一个小男生,说是找我。可我不认识他呀!我疑惑地走过去,本想问他找我有什么事,可他先发话了:“姐姐,这个借书证是你的吗?”我看了看他手上的卡片。疑,这不是我的借书证吗?我的眼里放出金光,连忙向他道谢。这时,我的手感觉到了幸福。啊!它是那么的令人欣慰。这个世界,又多了一份友爱。

幸福是一杯茶,香纯四溢,使人心旷神怡;幸福是一抹阳光,在寒冷的极地带给人们舒心的温暖;幸福是一缕清风,在夏天的燥热中给我们凉爽;幸福也是一种感觉,带给我无限的美好追忆。生活无处不幸福,它在你看不到时,也能让你感觉到甜蜜与快乐。

134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