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立意技巧
高考作文立意的小技巧
【实用技巧1】把握关键
试题材料的关键词即揭示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的收束句,往往是我们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__年高考大纲卷)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实例
担心摔倒,担心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自然挑不好秧苗。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少了顾虑,自然脚底稳当,可见,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
(广西考生《放下包袱,收获成功》)
技法鉴赏
叙述性的'材料,议论性的语句往往是关键。“议论性的语句”可能是故事中人物针对现象、人物的评价、意见,也可能是命题人对现象、人物的评说、看法等;它出现的位置一般在叙述性材料的结尾处。材料最后一段妈妈的话“甩掉多余的顾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生就此立意,就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
考生作文巧妙地引述了材料的关键句,顺势提出“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的观点,把握住了审题立意的关键。
【实用技巧2】提纯人格
故事性的材料,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那么,就可以透过人物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高考作文 )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立意实例
明代贤哲,胡居仁有一联日:“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曰寒。”其中真谛流溢于词间:成事贵在坚持!坚持,是坚强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源于信念与意志,正是对目标的坚持,方有默默迈过足下无尽路途的动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坚持的硕果。(李肖伟《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技法鉴赏
材料是寓言性的,考生可选的角度很多,如果用“提纯人格”的方法立意,则更直接,更符合材料的精神。这位青年,他本来拥有价值连城的沉香,却因为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丢弃了自己的沉香,表现出“没有自信”“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急功近利”等人格缺陷。李肖伟的文章,正是透过材料,看到青年人“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从正面立意,确立“因为坚持,所以收获”这一观点的。
【实用技巧3】___比喻
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确认比喻义是立意的首要任务。而确认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进行。
运用实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__年高考上海卷)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立意实例
不经意间的奇思妙想,往往比刻意的思考更具创意、更为新奇。人们对于脑海中的瞬间闪过的微光并不在意,甚至不会理会这种似乎“不劳而获”的产品:人们看中的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想法和看法,以为这样才是社会进步的正道,可是,事实如何呢?
(上海考生《守住微光,果敢行动》)
技法鉴赏
材料是论述性的,关键词有“心灵中闪过的微光”“舍弃”等,而材料本身并没有点明“微光”的含义,这样立意的任务就集中在了___“微光”的意义上了。
根据下文“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说明“微光”是心灵中曾出现过的有价值东西——微不足道、细小的、美好的、独特的灵感、精神、品质、善念、理想等。由此可确定以下立意——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珍惜独立精神、放大心中的善念等。
考生立意,将“微光”理解为“奇思妙想”,并对人们对这种有价值的“奇思妙想”的忽略提出了批评,首段明确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看法。
【实用技巧4】辨明关系
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中间用“和”“与”等词语连接的题目,要着眼于概念的关系,辩证地思考、分析。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__年高考江苏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立意实例
生命的蛛网,由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一丝灰尘。……当忧与爱结伴而行,那才是世间一道绝美的风景。因为,忧因有爱而深刻,爱因有忧而热烈!
(江苏考生《忧与爱》)
技法鉴赏
写作此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文章内容必须涉及到“忧”与“爱”两个方面,能讲清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紧扣这两个点,要明白:“忧”因“爱”而生,“爱”因“忧”更浓。
考生起笔便提及“忧”与“爱”的关系,在故事之后,有了更为明确的抒情式的阐述。
此外,单个词构成的作文题,要根据词典的解释或者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含义来写作;由修饰、限制词的短语构成的作文题,在注意中心词的同时,不要忽视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高考语文作文五大技巧
1、立意紧贴材料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高考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2、题目紧贴材料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
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高考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比如写道德类材料,“人以德为天”“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明眸善睐第一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3、适当运用题记
题记不能滥用;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概括或者深化主旨;语言要简洁,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
有一篇题为“呼唤诚实”的考场作文,题记这样写道:“轻轻地一声问候,不想惊扰你,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让人觉得非常突兀。比如,一篇题为“年轻无极限”的作文题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既不贴合材料,也未进一步明晰题旨。
4、开头紧扣主题
材料作文的开篇最好能够扣合材料,入题迅捷,观点鲜明,语言精练。
比如,《成事须明德》的开篇:“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如此违背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做法在青少年中竟成了难以评价的做法。一个人对道德尺度的把握应是其修身的根本,成事的关键,由此观之,青少年的价值观尚需正确的引导。”小作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择取,言出有据,笔墨经济;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顺势明确立场,语言干净。这就是阅卷老师希望看到的'开篇。
5、结尾申明主题
假如前面的环节高考考生都没有把握住,那么,结尾就是最后一次结合材料的机会,处理得当,仍可力挽狂澜,使文章提档升分。但遗憾的是,有一小部分高考考生行文至结尾仍然没有贴合材料,错失最后的良机,令人感到非常惋惜。
有一篇题为“当今的青少年”的文章,文章用大量篇幅论述青少年的依赖性,结尾这样收束:“当今的社会条件下,变数很多,所以人们不能还按传统办事,要多动脑子。所以当今社会下的青少年所要面对和考虑的事情会更多更复杂,希望青少年们摆脱依赖性,要有勇气创新。”这个结尾虽然照应了开头,但是没有与材料建立联系,使整篇文章坠入“不切题”的万丈深渊。
假如改为:“当今社会下的青少年所要面对和考虑的事情会更多更复杂,更需要摆脱依赖性,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经修改后的结尾,基本秉承原意,表述更为集中,不仅在形式上照应开头,而且在内容上贴近了材料的核心,从而把文章从“不切题”的深渊中打捞上来。
看了这几个技巧,你是否明白了写作文需要主题鲜明,贴近材料;开头要先声夺人,结尾要互相照应。
高考语文阅读高分攻略
注意整体阅读,找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
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文章的结构总是有章可循的,古今文章的结构一般都是总分结构。找到了文章的结构,就找到了作者的思路。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有了中心,做题就不会“离题万里”了。
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
现代文中第二篇选文,大都是文学作品,或散文,或小说,阅读难度大,往往得分率低。直接原因是没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办法很多,其中文章的标题千万不可忽视,它往往对文章的中心做了一些交代或暗示,或提示文章的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解题也有一定的帮助。古诗词的题目也是如此。
注意因文解题,据境释义
“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这类题,考生往往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搬硬套“字典、词典义”,浅尝辄止确定“感觉义”,不会依文解题,据境释义。正确地把握“语境义”,一要了解词句的含义有那些,一般来说,词句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词句无论有多种意义,但在文中的意义是唯一的;二要懂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 ”三要掌握“因文解题”的答题方法,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因文设题”,问的是什么?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只要据文答题即可。
注意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
一要注意“直译”,不能只求“大概”。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句句对应”。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和特殊句式,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词类活用,或五种特殊句式等。愈是“难”的字、词、句,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注意名篇名句的填空,先课内后课外
一要注意以诗文整句为主,散句为辅。二要注意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如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描写句、哲理句等。三要注意分辨同音异义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出“岸”等。
注意开放性试题的解答步骤
一般是总分式,先“亮”观点,后举例分析。一要细读题干,认清指向。尤其是有几问?答题的角度和要求是什么?如不能把“简评”当“简述”,把“描写”当“说明”等。二要注意语言表达,观点要清,叙述要明。三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在“简”的前提下,千万不能丢失要点,影响表意的完整性。
注意合理分配时间,力保作文的写作“时间”
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的时间必须合理分配,不能顾此失彼。许多考生往往是前松后紧,阅读部分做题太慢,时间花得太多,导致作文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般来说,阅读题所花时间控制在90~100分钟之间,否则作文就很难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