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
2022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篇1)
我父亲经营着一家小甜品店,整天在甜品店忙碌的父亲,面对顾客的时候总是一副谦卑的形象。虽然父亲靠辛勤经营甜品店将我养大,但我还是瞧不起父亲对顾客的那副样子,父亲让我放学后去甜品店帮忙,我也拒绝了。如果父亲的唠叨实在让我受不了,我也是避开同学们,偷偷溜进店里帮忙,我惟一可以与父亲对抗的行动是坚决不吃父亲做的甜品。
突然有一天,我们小区来了两个漂亮而时尚的女孩,她们居然在父亲的甜品店对面开了一家甜品店。由于她们的甜品店装饰别致,一时间顾客盈门,而父亲的甜品店则日渐冷清。一家是落后的传统手工制作,一家是现代化机器工艺;一边是糟老头掌柜,一边是两个青春靓丽的女孩经营,不说顾客了,就连我都想去那两个女孩的店里看看。
一年一度的甜品大赛又到了。我和很多人心里都非常清楚,今年的甜品大赛冠军非那两位女孩莫属,而我的父亲,与甜品大王的称号再也无缘了。只有父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说:“乔恩,今年比赛就由你来当我的助手吧。”往年不都是母亲当父亲的助手吗?怎么今年非得让我去给他当助手呢?我心里嘀咕着,但嘴上却不敢说。
果然,现场的气氛比我想像的还要糟糕,偏偏最后上台比赛的又是我的父亲和那两个女孩。在台上一亮相,双方之间的差距便显现出来了。不管是评委还是观众,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两个漂亮女孩吸引过去了。我跟在父亲身后,窘得无地自容。可父亲并不理会我与众人的情绪,只管埋头干活。父亲一会儿跟我说,乔恩,你快点将这些豆子磨了。一会儿又吩咐我,乔恩,将蜜糖罐打开。
终于两家的作品都完成了,两个女孩的作品让在座的所有人都惊呼了起来。原来她们做的是电脑雕花西瓜盅,经过调色后冰镇制成。首先颜色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预料之中的,评委们对两个女孩的作品由衷赞叹。我几乎要劝父亲放弃比赛赶紧回家,免得在众人面前丢丑,就在这时,我听到了评委们对父亲作品的评价。评委们的意见是,父亲的作品虽然不如两个女孩的多姿多彩,但在口感和营养上要更胜一筹,因为父亲采用的是全手工制作,并且所选原料全是绿色食品原料。最后,评委宣布,今年的甜品大王还是父亲!不仅我,现场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一意外的结果惊呆了,30秒钟的寂静过后,全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这时,我看见一直在静静地倾听评委们点评的父亲,平静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被这巨大的荣誉鼓舞着,紧紧地拥抱着父亲说:“爸爸,我们赢了!”
父亲在我的耳边说:“乔恩,你听着,不管外表如何美丽,如果没有内涵,持久不了。你需要记住的是,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朴素、真诚永远是我们的原则。”现在,我已成了父亲的接班人,不但继承了父亲做甜品的原则,也继承了父亲做人的原则。
2022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篇2)
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流水不返,是一路向前的告诫;绿水青山,是环保今天的呼唤;走好脚下,是当代行人的需要。纵观古今,时代发展的脚步永无停止,而作为肩负当代责任的我们,更应更新自我,与时代同行。
更新自我,活在当下。无论何时,一个人要施展鸿浩之志,必于当时的时代相同步。李白、杜甫等诗歌界的领袖,他们之所以在诗歌上一展壮志,正是因为站在盛唐的舞台上,他们与时代共荣。而鲁迅、李大钊等,他们有的以笔为刀,有的高呼救国救民之口号。正是于当时国家陷于危难之际,时代沉沦、黑暗,他们更新自我观点,为时代呐喊。而今,虽是和平年代,当科技日新月异,时代飞速发展,正是需要一个个善于更新的自我,活在当下,抓住当今时代的腾飞之翼。
适应时代,勇于创新。无论是改革开放的首创,还是“绿水青山”的呼唤,亦或是现如今“走好我们的路”的提出,都是时代最强音,是对时代召唤的践行,而回看“改革开放”首次提出之时,多少人曾在反对,不敢尝试;“绿水青山”之时,又有多少人在担忧经济发展会因此而迟缓。但这一切归是发展起来了,而且越走越是阳关大道,在许多先辈们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敢于尝试、勇于尝试,不怕千山万阻而走出了一条条平坦之路。创新是适应时代的思维,而勇于创新更是付诸于实践的行动。
时代在行,我们同行。时代的前行,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历史长河中,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逐步成长壮大,是一群科学先驱,不畏孤独,共同推动的结果。而我国从当初的落后走到如今的繁荣,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每一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今,我们的时代还在不断前行中,它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肩负前行的责任,一同前行!
时代的脚步是永不停止的,而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需要我们活在当下创新,与众不同行!时代在新,我们在行!
2022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篇3)
感谢“路标”
我们快捷平安抵达目的,路标功不可没。好的标语就像路标,可以起到导引与警示作用。比如不同时期在深圳、浙江、熊安出现的标语就是如此。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南方的小渔村立起这样一块路标。没多久,这个小渔村变身为大都市,“深圳速度”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品牌,许多习惯了四平八稳的中国人,忽然发现自己的眼前也出现了这样的路标,就如同高速公路入口处的路边一样醒目。同样的目的地,如果走老路,两天才能到达,如果走高速公路,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请问,你怎样选择?答案不言而喻,于是在深圳的带领下,整个中国进入了快车道。有人说中国用几十年走了别国上百年的路程,这条路标功不可没!
当我们风驰电掣地在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时候,忽然发现,我们眼前出现了童山秃岭,郁郁葱葱的绿色被黑烟黄尘所取代,我们的喉咙干涩,胸腔郁闷。怎么会这样?原来是我们在快跑的时候,眼里只有速度,忽视了环境问题,大自然开始报复我们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出现在浙江的这条标语,如同立在高速路边的“事故高发路段,请小心驾驶”的路标,提醒我们的共和国,不能光顾着快跑,还要跑得安全,跑得健康。于是我们痛下决心,关掉了那些高污染企业,清除了污染源,绿水青山回来了。我们的呼吸顺畅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实了。
有了速度,有了健康,是不是万事大吉了呢?2017年,在熊安新区出现了这样一条标语,“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如果比作路标的话,这是一块兼具引导和警示作用的路标:它的引领作用在于告诉我们这一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路,而不是沙发和钢丝床;它的警示作用在于告诉我们这一代人,我们面临的不是一条指日可达的短途,而是一条长征路,在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意料之外的艰难困苦,要走赢这条路,我们要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充分准备。
感谢路标,把我们引入高速公路;感谢路标,把我们带入健康之路;感谢路标,鼓舞并鞭策我们走上了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康庄大道!这三条像路标一样的标语,都值得我们珍惜!
2022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篇4)
一、江苏消防员李某在等车时,看到一位骑电瓶车的老人摔倒。他扶起老人并报警,意识不清的老人误以为是小李撞了她。小李找了1个月找到目击者。老人得知后坚持给小李送锦旗。虽然委屈,小李说:“我是消防员,我必须扶!“很多网友为小李点赞,有的网友却说:不管怎样我是不会扶的我没有义务去为这个社会的不良道德来买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问题?
写作角度分析:
1、小李有责任感,有担当,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担当,而且今年军人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无论是消防员还是队员,都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感人更多的国民;小李也准寻真相,有正义感;无论世风如何,小李都按照自己本心去做,能够坚守本心。
2、老人虽然误解了小李,了解真相后能认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大部分网友点赞,说明社会还是正能量多,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更美好。
4、说没有义务为不良道德买单的网友,缺少正义感,社会风气的败坏非一人之力,当然改变也非一人之力,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不做生活旁观者。
二、最近,市民看见在重庆的轻轨车厢角落有一名农民工坐在胶桶上,高高卷起的裤腿上沾了许多灰尘。车厢里明明有空位,他却不肯坐,因为“不想弄脏别人衣服”。怕脏了座位便坐地上,这样的农民工委实不少。他们的胆怯让人心酸,他们的淳朴让人赞叹,他们的躲避,是因为他们觉得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没有理直气壮。大部分市民表示:他们也是城市的主人,有权利落座。
写作角度分析:
1、从市民的角度来看,可以写尊重话题,尊重每一个人社会才会更和谐;也可以写包容话题,对别人的包容也是善良的体现;还可以写行动的力量,把对农民工的关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2、从农民工的角度来看,可以写文明的自觉,他们能意识到不弄脏别人衣服,有一种自觉;也可以写人性质朴的光辉,他们依然保持着最淳朴的美,安守本心;还可以写不自卑,看重自己。
3、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应该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多给他们温暖。
四、国产电视剧《琅琊榜》热播之后,国内出现三地抢琅琊的怪现象:南京认为古时“金陵”就是南京,“琅琊山”在栖霞山附近;山东则说与山东东南沿海古琅琊郡及琅琊台有关;安徽则认为滁州琅琊山与剧中山名相符,将会峰阁已改名“琅琊阁”。资料显示,《琅琊榜》是海宴创作的一部架空小说。针对这一材料,根据你的观点作文。
写作角度分析:这样的事件材料,首先确定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然后考虑为什么赞同或者为什么反对。
1、赞同,可以借势而为。
2、不赞同。要挖掘本地的文化特色,发挥本地文化优势。
五、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的话引发关注:“我特别反对学生拿腔拿调地朗诵,语文课一定要培养学生自然的表达习惯。”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中内在的文化精神密码,允许学生的朗读不那么整齐划一,或许才是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对这个问题你的看法如何?
写作角度分析:
1、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语文课或者民族语言就应该允许每个孩子充分展现自我,而不是整齐划一,缺乏创造性。可从创造的角度写。
2、在没有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时,模仿也是个好办法。
3、教育应该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追求返璞归真。
2022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篇5)
在光明与黑暗之间:选择微笑
有人问台湾作家林清玄,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他认为,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样珍贵的东西,贵州盲人女教师刘芳都有。
整整十年,她从光明走向黑暗,却迸发出夺目的光彩。她教书,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她做心理辅导,多次成功挽救自杀者,解开了成百上千农村孩子的青春期“心结”;她写书,先后完成两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
人们好奇,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如何做到这一切。在散文《我是谁》里,刘芳说,我看不见别人的表情,但是大家看得到我的行动,这就够了。她说,当然,总还有难受的时候,我就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号啕大哭一场。哭过,问自己:“你还好吧?”然后自答:“还好,走,干活去!”
这就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她坚强、平和、快乐,感动了许多人。一位素不相识的退休职工甚至写信表示:“我愿意捐一只眼睛给你。”作家沈从文说,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但有时,生命在困顿绝望处的坚韧,令人惊叹。
18岁的江苏女孩谢芳丽遭遇严重车祸,四肢仅剩右臂,当时她觉得,人生、希望、梦想“全毁了”。但在治疗过程中、在与“铁老大”对簿公堂过程中,她渐渐坚强起来。从学会坐,到学会单手打字,到创办文印店、经营水晶淘宝店,她成为“轮椅上的创业玫瑰”,有了疼惜自己的丈夫和漂亮的女儿。
和她交流,很多时候会忘却她身体上的残缺,而为她心灵的充盈感动。经历过那么多苦和痛,谢芳丽只愿记住那些给她鼓励和温暖的人,并且努力把爱心传递给其他人:那些大街上的讨饭老人、那个云南山区的贫困学生、那个从湖南打来电话说要听到她声音的自杀者、那个从安徽赶来的失去一条腿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