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精选篇1)
打理好最后一包袱,我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眼望着空荡荡的小屋,心中不住地叫好——是啊,该是换个环境的时候了。因为父母、我,我们全家人,都需要更多的生活空间。
离别旧居终究会给人带来一丝伤感,走的时候,再看一眼孩童时的“嬉笑怒骂”带给四面墙的斑斑伤痕,还有那张时常在夜晚莫名其妙地“咯吱”一声的破板凳,还有邻家小猫不解的迷惘——它或许分辨不出新旧主人衣着相貌——然而我,是会永远铭记过去的一切的。想想看,九平方米的小屋住了个人,还有家具和一架钢琴,这是怎样的“杰作”!到今天,我终于盼来了拓展居室空间的那一刻,哦,一切该是有个新的开始了。
去新居的车程并不长,一路上不停地想那近乎传统的40平米的大门厅,还有属于我一个人16平米的居室,双卫生间……我在笑自己的惊诧,就像买了彩票中了头奖似的,至少心情如此。搬家的确是件体力活,虽然我只是给工人们打打下手,就已经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于是,坐在大厅门口,端详起这套房子来。新居不如广告中说得那么出色,然而,单是那使用面积和难得一遇的价格就已经让全家心满意足了。
刹那间,我的思维却突然定格于一点,刚那些好兴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怎么回事?我的内心深处似乎又迸发出一种淡淡的渴望,让我不知所措,只因为我突然发现,以后的我,将生活在一大片空荡荡的空间之中。
我是个不喜欢独处的人,正是这一点,我们全家在原来的小空间里心安理得地生活了那么长时间,仿佛每个人都该在时间流逝中转变,我自己不喜欢独处的心境,应该是一生都难以改变的吧?在过去的生活空间里,父亲设计出一套套方案,才使全家渐渐没有了初到时的尴尬。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过小的居室,才让我很早学会了节约,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关爱他人,关爱这个世界。
即使改变了生活条件,也不应该轻易地对过去的一切“否说”啊!人不断渴望着拥有空间的扩大,然而,这终须是有节制的。今天,我已经感到偌大的空荡,以后呢?搬家以后,但愿能整理出好的心情,开始新的生活——拥有现在的空间和过去的心境吧。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精选篇2)
朗读的荒野时代,多希望倾听能够浸润这沙漠,找寻其中生命的质量。
现在是一个网络时代,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得像过去那样耐心地阅读。这是一个迅速的、并且是一再提速度的时代。许多东西正在泡沫化,像泡沫那样飞扬,转瞬即逝。在这个时代里,一个人要记住什么,比如牢牢记住有意义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一些很优秀的人就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回到一些古老的阅读与记忆的方法上来。比如读书,不光是看,还要朗读。古文,好的小说,诗,应该朗读。这是个美好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引起进一步的感动、联想和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境界的领会,都在同一时间里得到加强。字里行间有一种鼓舞的力量,需要声音去传递和强化。
回想一下,现在人们朗读的兴趣和欲望是大大降低了。记得在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人是很愿意朗读的。古今中外,我们身边,都有一些朗读的好例子。你会记得中学时代,那时候写出一篇东西来会有怎样的冲动——远方总是有一个朋友,总是有一个知音,总是有一个文学的耳朵;而你总是恨不能立刻把一切呈现到他的面前——不是从视觉上,而是从听觉上,越快越好。我们是否拥有这样的记忆:天正下雨,你把刚刚写好的东西用塑料布包好,走几十里路,只为了去找一个人——为了说不清的热爱,为了赢回那一小会儿的骄傲和陶醉。
如果我们发现了一本好书,也会带上它走很远的路,翻山过河——只因为山的那一边有一个人,只为了让他与自己一起感动。可见,谁发现了一本好书,这本书首先感动了谁,都会成为一桩可资记忆的快事。
传递好书可能是人的一种义务。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一生都保持了这种对艺术和思想奔走相告的劲头。
现在我们偶尔还能遇到这种人:他们时刻准备着去朗读,以分享幸福——可是当这个人正处于激动不已的时刻,山那边还会有一个倾听者吗?
山那边的人正转向了其他的兴趣,在看电视连续剧,在酒吧里,在网上。人们变得口味粗俗。结果这个人再也找不到一个喜欢倾听朗读的人。
你可以找到一本好书,由于它好得不得了,忍不住就要找人共享——四下里遥望,到处都没有你所要找的人。于是你就像站在了漠漠荒野里一样。
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
有人写了一个得意的片断,很想像当年那样用塑料纸包好,冒着雨雪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去读给一个人听。很可惜,山与河俱在,听他朗读的人却没有了。虽然这个时代的文学人士的数量比过去翻了几倍,可是他们都不愿朗读了,也不愿听别人朗读。
那个寻找朗读的人可能心怀了一种古老的情绪。情绪也可以古老,这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听说的。但这是真的。
朗读,这不仅是一种对待文字和语言的形式,不仅是一种状态,还蕴涵了一种生命的质量。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精选篇3)
“那些年的蝉声和那个校园的树一样茂密。那些年的人和那些树上的泡桐花一样可人。正如歌中所唱‘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题记
西边,艳红的圆日渐渐变大,暖暖的夕阳通过窗子,不多不少,不浓不淡,正好充满整个房间,温馨、浪漫、依偎在书桌前的我,看着在阳光里跳舞的尘埃,又不知不觉回到了那些年……
近来总是想起初中一年级的那些日子,欢笑与泪水,友谊与挚爱。那些年一起听过的歌,那些年一起写过的诗,那些年一起读过的漫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走过来的人……
那些年,我们曾一起用单纯而浪漫的眼睛去寻找梁山伯和祝英台化成的蝴蝶;那些年,我们曾一起用简单而温暖的眼睛去看待潘金莲与西门庆的爱情;那些年,我们曾一起用天真和烂漫的眼睛去看待女郎织女的七七约定……可是,就算是盛宴华席,也有醉归的那一刻;就算是轻歌曼舞,也有曲终人散的那一时;就像那些年的天真,那些年的单纯,那些年的欢声,那些年的笑语,都已在时间的流水中悄悄的过去,留也留不住……
往矣。往矣。
往日里,和他没有任何心思的打打闹闹已不复存在;往日里,和他互评优秀的真挚情感已荡然无存;往日里,对它童话般呵护的公主心也随成熟之心的到来,飘远了……
记得从前家里养了一只小贵宾狗,叫仔仔,它刚来我家的时候,我用棉花给它做了一个小而温馨的”床“,当时真的感觉很满足,很开心,但现在的我看来,幼稚至极……
听陆小曼说:”不必铭记所有的昨天。“是,时光如雨,一去不返,不想长大的心还未老去,我们便走到了青春的尾巴,隔着荒芜的时光,看当年羞涩的自己,只剩一抹会心的微笑……
成熟就这样来了,悄无声息。
听。
成熟悄悄地带走了轻狂,随之而来的是稳重;成熟偷偷的移走了乖戾,随之而来的是圆润;成熟淡淡的抹去了哄闹,随即,它又带来了一种不会理会哄闹的微笑。
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成熟是带来了稳重,但也冲淡了特有的光彩;是,成熟是带来了圆润,但也泯灭了真诚的心灵;是,成熟是带来了干练,但也因此丢失了白雪公主般的童话梦……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精选篇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论语》
当受助者们在丛飞的捐助下过上正常的生活时,回望病危的丛飞,他们是否感到一丝焦急与不安他们是否曾考虑过对于丛飞的爱心,何以为报
先哲孔子早已为我们找到了完美的答案——以德报德。
我们生活在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一个科技水平、生活水平都比先秦高得多的环境里,我们不能放弃先哲留给我们的真善美。以德报德不仅是两千年前的准则,也应当是我们当代人的道德底线。
我不想一味地抱怨世风日下,也不会口口声声诉说社会阴暗。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次内心的拷问,心灵呼唤感恩与报答,社会需要良知与正义。这些,你做到了吗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
一个山间的夜晚,一位禅师正坐在自己的小屋外打坐修禅。这时,从黑暗中窜出一个人影,他偷偷地溜进了禅师的小屋。清贫的禅师室内竟无一物可拿,不一会儿,那人就失望地出来了。正当他走到门口,竟看见禅师对着他,像是在等他。没等他开口,禅师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披在他身上,说:"山里风大,穿上这衣服下山吧。"那人无地自容,披上衣服匆匆走了。禅师目送着,自言自语道:"愿我能送他一轮明月。"第二天清晨,禅师在门口发现了昨晚那件衣服整整齐齐地放着。禅师欣慰地笑了:"我真的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是一个关于德的故事,是一个善举救赎一颗心灵的故事。这一轮明月,不就是我们的心灵守望的美德与良知吗
也许你曾经受过别人的帮助,感受过关爱的温暖,也许你也曾有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经历,也许你看到了社会的黑暗,也许我们大家一样都在盼着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的到来。那就请不要忘记感恩于人,那就让我们大家都以德报德,甚至以德报怨。
以德报德,是生命与生命间高境界的交流。以德报德,是对爱心最好的慰藉。以德报德,是伟大的情怀。以德报德,更是对美好社会的深情呼唤。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精选篇5)
花一生,追求值得追求的。
现代主义画派大师毕加索,儿时的画作便可和大家拉斐尔相较,但他却花一生追求儿童个性画法;
杰出的考古学家,用尽一生去解释孙子轻易辨别的希腊文字。
这些别人看来头脑发热的傻瓜行为,他们做,因为他们热爱。
毕加索热爱绘画,如果他像拉斐尔一般画圣像,惊世之作《格尔尼卡》又怎么诞生?朗朗热爱钢琴,如果他与很多小孩一般考个十级就结束,世界琴坛又怎会有位中国大师?姚贝娜热爱音乐,如果她仅局限于唱军旅歌曲,又怎会有春晚上一首《天耀中华》的惊艳?
因为热爱,所以追求。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追求。
毕加索渴望像孩子那般自由作画,考古学家辨别铜镜文字。穷尽他们的一生,那是因为,追求就要执着。
水滴石穿,可镂金石向来是执着者的目标。
以《如给我三天光明》而闻名的海伦凯勒,她抚摸盲文而长满茧子的双手,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
历史大作《史记》的作者司马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年代,忍受宫刑还依旧苟活写书,那身体的破缺,意志的坚定,是他对爱的追求。
国际性文学奖“节杖奖”的得主牛汉,在遭受无数苦难之后,依旧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那些诗歌和散文,是他对爱的追求。
看看如今这社会吧,喧嚣繁杂,人们在追赶快节奏生活的同时,忘记了去锲而不舍地做一件事,想找到穷尽一生追求某物的人,太难太难。
甚至连青少年的追星也变换多端。前一秒爱他爱的死去活来,下一秒又被另一个他吸引眼球。
写到这里,环顾四周,多少奋笔疾书的学子,也许最终的功成名就不是所有人一生的目标,但我们不愿或甘心用了十几年去追求它。
你不用为毕加索感叹,为老考古学家担心,我相信,哪怕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秒,心中所有的不是恐惧而是满意。
我也一样,一直喜欢和执著着自己认为的对的人和事。
迷惘的孩子,抬头看看天吧,细细冥想:什么是你向往的,什么是你愿意穷己一生追求的。